原创文字集每天写1000字想法

不管多大,在父母跟前,我们始终是个孩子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5人  一只炸毛的刺猬

和前两天的情绪高涨相比,昨天可谓情绪低落。

高潮之后必有低潮。

我不能要求自己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对自己都不能这么要求,却把这种要求强加给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是不是过分了。

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察不到,孩子一发脾气,自己就有点暴躁,还会说上一句,妈妈每天这样陪着你,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好像孩子应该每时每刻都开心,不应该有脾气,用这种想法对孩子太过残忍。

我有时候也会用暴力发泄,扔东西,打东西,伤害自己等,但过后,我还是会安慰自己,情绪是正常的,需要途径去发泄。我的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因为我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如果是我的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呢?我肯定会大惊,从小行为,想到,这怎么行,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

对于孩子的问题,作为母亲,好像随时都拿着放大镜,蛛丝马迹都被无限放大。

孩子太过弱小,和大人力量悬殊,缺少对抗的力量。

家长仗着自己是父母,对孩子为所欲为,不知收敛,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可以说,有的父母一生都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你要听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要快点结婚,否则就是不孝。

我要听妈妈的,否则妈妈会生气。

每个孩子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讨好父母,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至关重要。

但这不能成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的理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灵魂,是另一个全然的存在。

尊重孩子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有多少时刻,我们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是孩子的,是孩子想玩还是你想玩,一些东西,是孩子想要,还是你想要。一些玩具是孩子真正喜欢的?还是只是你觉得他应该喜欢。

孩子是一个和父母有联结,但又全然不同的个体。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的引导者,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帮助他找到他自己,而不是我们堆砌出来的他。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勒索大多数是隐形的,在很早的时候,就内化为我们的一部分。

有时候做出某个选择,看起来难以理解,其实最直接的推手,是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我这样做,妈妈会高兴的。

表面上我们成为了成人,可那个希望讨妈妈喜欢的孩子一直都在。

我们最开始,生命之初,都是通过和母亲的联结,来建立和世界的联结。

有的母亲做的很好,她能看到孩子的需求,是一个无微不至的照料者。可有的母亲,她们无视孩子需求,孩子必然琢磨出,什么样的举动会让妈妈高兴,会让妈妈多看自己一眼。

长大后的我们,其实不必太在意父母喜不喜欢,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可那个根深蒂固的模式在内心深处难以去除,老是不自觉的陷入讨好模式。

如果没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大可不必理会,如果近乎病态,一定要引起注意,坚定的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了,有力量坚持自己的选择。

放弃去讨好别人,讨好父母,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应该被讨好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