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北京,晚上燕郊
2010年未毕业,我就来北京闯荡了,到现在算起来快8年了。住过地下室,跟人合租住过同一间屋子,还在偏远的郊区住过。距离上班地方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哪里便宜往哪儿租,住房真是一大问题。
经历过,大夏天没有空调,热得人想自杀的心都有了,大冬天暖气烧得不足,屋子冰冷冷的,晚上十一点回家,冻得瑟瑟发抖。忍耐过,合租的陌生人生活习惯、语言、职业、素质各各都不相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尴尬与无奈。见识过,蛮不讲理,克扣房租押金的房东和黑心的房屋出租中介。
对比之下,我非常想回老家。我的南方老家,清山绿水,碧空万里的天,湿润干净的空气,地广人稀的土地。经常会失落地想,当初如果不是为了跟随爱情,也不会来北京,不会在这个机遇那么诱人压力又那么大的地方驻足,那么厌烦的地方。
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上班,职业是一名IT民工,理想总是那么丰满,现实永远瘦骨嶙峋。我没能敢做梦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那得多少勇气和金钱作后盾,对一个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多个姐妹兄弟的人来说,敢想也只能是空想。
与其空想不如努力上进,参加各种培训班提升技术水平,只要感兴趣的东西都会深入钻研,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工作也越换越理想。存钱买房,虽然存的钱永远跟不上房价疯涨的幅度,两年的积蓄买不起北京的一块砖大小的地方。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距离北京最近的燕郊镇上落脚。
早上出门去北京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住燕郊。每天来去的路上花近四小时,遇到开会或者北京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大事情,燕郊进京过检查站就得花两小时,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人只能走过检查站,到检查站另一边拼车才会不在中午或者下午到公司,无论你是早上多早出门。路上花费那么久,可不能打瞌睡度过,做什么呢?背英语,看文章,看教程,争取不浪费每一分没一秒。
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总感觉累得全身被抽空。小区里已经住满了人,楼下各种店面鳞次栉比,叫卖声和着人声不时入耳,抬眼处是高楼顶一闪闪的红色信号灯,不知道还以为我住在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在这里生活两年多,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最亲最爱的人都住在一起,有家的感觉却并没有家乡的亲切,邻里和睦但都只是表面的和睦,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说话相处。
小区每幢楼楼间距不大,远处看上去,林林立立都是水泥森林,生存空间被压抑得非常有限。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都不是本地人,燕郊本地人实在少,听说09年的时候,这里的连路都是单向行驶的路,路上连照明灯都没有,短短几年,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三四十万人的睡城,房价也从最初的二两千一跃到近三万,根本不是我们这类农村走出来的人能够买得起的,我们在房价猛涨又跌的空档中,投机取巧,脑袋发热,被生活所逼,咬牙买了现在的房子。
燕郊被称为睡城,工作在北京的燕郊人都知道,白天到北京上班,晚上回燕郊睡觉,由此而来。初来燕郊满大街看到的都是房地产中介的店面,其余基础服务设施依旧是镇级标准,学校老师按照镇级标准编制,一个班级80-90人,医院加起来也就三四家。吃穿住行花费跟北京差不多,但是工资标准和就业机会远远远落后北京,具体远多远,请脑补。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这样的生活,家庭的牵绊,高薪舒适的工作,或者仅仅是北京首都,但其实计算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回报大抵相当。我想,大概是人都有惰性思想,一旦安稳适应了,就不愿意改变,说我傻吧,还真的是心甘情愿就这么傻着。
住在这里时间越久,邻里接触慢慢多了起来,发展绝大多数的邻居都跟我们一样,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回燕郊,隔着一个省的距离,来来去去,但大家并没有过多的伤感悲哀,虽然上班离得远,既然改变不了,选择了就接受。暂时的接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只是需要时间积累。
只要有梦就绝不放手,我们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