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永澄热情日更

“拼命表达”所提示的内疚感和警惕感-20170703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吴建杰Walson

一、前言

2017年6月21日,参加了易仁永澄老师领读的《快思慢想》第一课共读活动。

截止到今天(7月3日)共读已经开展了8次了。

我迟迟没有动笔写下每次的感受,尽管很想写,也愿意写,就是不动笔。

今天早上的课程,被永澄老师“点名”要求写一篇反馈,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激动是因为“点名”的起因是自己在共读过程中不知不觉跑题了,老师在谈论书中的内容,而我却在沉浸在明觉小伙伴提出的问题中(《心智探奇》是谁写的?),然后又不自主的在这个问题中进行了自我发散。随后老师对我当时的心里状态进行了点评,同时要求(我喜欢这样的要求,这样的要求越多越好)我针对今天的情景写一篇反馈。

忐忑是因为听课以来一直卡着我没有写作(输出)的那个障碍又冒了出来:写的内容不好怎么办?自己不满意怎么办?小伙伴们不认可怎么办?永澄老师不认可怎么办?

不过,在永澄老师的“点名”带来的期待中,我似乎越过了这个障碍,耳边又想起了永澄老师的声音:哪有那么多怎么办?写就是了,写的不好又没人咬你。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内容:


二、正文

(一)、回顾一下听课走神的场景

           (感谢尹国岩小伙伴提供的视频)


(二)、反思当时我在想什么。

    当时看到明觉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心智探奇》是谁写的?”后,我的吸引力便被揪了过去,回答了平克后,我的头脑中关于这本书以及作者的关联信息立刻处于激活状态,然后止不住的就想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于是我就开始刷屏了。

永澄老师提醒我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反常。

然后我问了自己这样几个为什么:

1、为什么自己会对明觉小伙伴的问题回答那么多?

关于问题的回答方面,永澄老师提到,对于你比较欣赏的提问者,你可以主动多拓展一些细节,然而我和明觉小伙伴以前都不认识,暂时还谈不上欣赏或者不欣赏,那么吸引我的是什么?显然是话题,也即是明觉小伙伴的话题吸引了我。

2、为什么我会对这个《心智探奇》这个话题感兴趣?

《心智探奇》属于我买来了,读过,但是没读懂的状态,而对于作者平克,我也购买了他的另外三本书《思想本质》、《语言本能》、《白板》。并且也粗略的翻过,真的没看懂。

如果明觉小伙伴问题里的是另外一本书,比如《对伪心理学说不》、《黑天鹅》、《批判性思维》、《穷查理宝典》等书,这四本老师都曾提过,我也已经买来很久了,但是买来后从没读过,所以自然头脑中没什么可说的,也即就是这个话题进入我的大脑后,没有与之对应的感情,自然就不会激起我的兴趣。

也即是说,我读过的书,读过后确实看懂了,哪怕只有一部分,我对这个书的感情就不会太复杂,比如《把时间当做朋友》,虽然老师不推荐看,但是注意,老师是不推荐咨询他的那个小伙伴看,大家情况不同,没有和老师沟通过不要直接用老师个性化的结论。

我买来了但从没读过的书,也不会激起我的情绪反应,毕竟我都不知道书里说什么,怎么好搭话。

就是那些我付出过辛苦,竟然还没读懂的书让我情感复杂,比如《心智探奇》。这也许是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原因吧。

3、为什么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听课过程中跑题了?

我听课的过程中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按理说应该会牵引我的注意力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为什么我的思路开小差了?我回忆了一下,在老师共读的环节,我基本上还是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在老师说要答疑的环节,我开小差了,也就是我的系统一认为答疑环节老师说的重点不多,系统二可以放松一下,防松了的系统二就没有对跑题的环节进行监管,造成自己的思维在《心智探奇》的话题上开启了自嗨模式。

(三)、我得到的结论。

1、光墓小伙伴打出了永澄老师对我开启自嗨模式的原因分析:拼命表达我对这个非常熟悉来掩饰内心并不熟悉的内疚感和警惕。

关于内疚感,这个我下面讲“负级标准”时会提到,买的书没有收获,反而不如不买的一种感情,好在我这个人对于内疚感的处理基本上比较成熟了,会转换成动力感。

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对警惕的认识,警惕当然是好事,正是由于警惕的作用,让永澄老师关注到了我,让我又翻看了《心智探奇》这本书,尽管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不懂,但是我却有了更多的信心,也纠正了自己要马上看懂,立刻用上的心态,经典的书就要慢慢看,同时看懂经典也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阅读积累、思考积累、甚至人生阅历积累。

同一本书,不同的心态,这得益于共读活动,就这一点我就赚翻了。

2、一个积极的人,还是要多买书,哪怕暂时没看,桌子上摆着,书橱里放着,心里装着,总会看到的,不买,连自己家的门槛都进不去,更何况进入自己的心呢?


三、关于我的《快思慢想》共读标准的更新

参加共读活动第一周的时候,永澄老师提出了学习标准的问题,然后我对比永澄老师的标准给自己制定了神级标准,然而,正是这个神级标准卡着了我,让我停住了脚步。

7月2号下午,参加了永澄老师的线上钻石课程(2017年下半年计划制定活动),认识到自己制定的神级共读标准并没有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于是趁着热乎,我结合近两周的课程以及钻石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开始优化我的共读标准。


(一)首先要明确参加这个活动的

目的

我对这次共读有三方面的目的

初级目的:读懂《快思慢想》这本书,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本书。

 这本书很重要,做了类比,我学通了这本书的知识,就如同《西游记》中孙悟空到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技能一样,孙悟空完全靠这些本事实现了从猴到神的跃迁。当然,你要是非把永澄老师类比成菩提祖师,我也不反对,尽管永澄老师可能不会接受这个类比。

中级目的:观察、模仿永澄老师是如何读书的,学会并应用读书技能。

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些阅读技能对于我而已都还只是停留在听说过上面,而跟着永澄老师读书的这些日子里,给我最大的惊喜是:书还可以这样读,这让我开始怀疑我以前是不是读到了假书或者使用了假的方法。当然,实际问题在我自己,是我对读书方法一知半解造成的。其实,我也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但是我却没有读懂,尽管能看进去,但是对于各种技能的应用场景还不清晰。而永澄老师领读活动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我这个问题,永澄老师用他读书的场景为我创建了不同读书方法的心理表征,让我可以模仿,体会,应用,反思,提升,最终变成一个会读书的人。原来的我,充其量也只能叫做能读书,还没做到会读书。试想一下,在共读活动中,一个胖子(小伙伴们请原谅我的形容,我只是引用了永澄老师的原话)忽而皱眉,忽而微笑,时不时用笔在书上画着些什么,这种场景,怎能不令人陶醉。

高级目的:学会永澄老师组织的共读模式

我很少如此近距离,系统化的参加一个活动,并且有针对性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如何组织的。

但我知道,迟早我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帮助我及周围的人一起成长,因此,在读懂书的同时,能够学到如何组织共读、社群等活动显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具体的方法就是付出,参加到管理团队中,尽力寻找能帮助到小伙伴们的途径,与大家一起成长。

神级目的:观察,模仿永澄老师是如何成长的,尝试学会老师的成长思路、用到的方法以及背后的技能。

永澄老师是很厉害的一个人,厉害到什么程度请到他的公众号(易仁永澄)去观察,我其实一直是仰视的,但是最近,尤其是参加完钻石活动以后,我开始尝试平视永澄老师了,我平视的原因不是我自己水平高到可以和永澄老师平起平座的程度了,我知道我还差很远,远到我不吃不喝不睡用上三五年也追不上的地步。

那我为什么还要平视,是因为我要学习永澄老师,就是要用平视的态度,平视不等于不尊重,其实我认为平视是为了更好的尊重。平视也是为了我更快的成长,也希望自己仅己所能帮助永澄老师成长。平视思想的渊源也是来自于永澄老师的共读,在讲序言的时候,老师说过要想理解作者的作品,就要回到作者的年代去思考问题。而要想理解老师的成长路径,就不能在自己头脑中预设仰视的概念,仰视的概念很容易让我产生,永澄老师很厉害,我努力也做不到,所以干脆不努力了。而我选择平视的态度,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进入永澄老师的成长状态里抓取我所能用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平视可不等于“不就是”,不就是也是简化思维的方式,看来选择用什么样的语言确实很重要,这也许就是永澄老师反复提到的话术的作用吧。


(二)其次要说明我要怎么做。

关于参加共读活动,我分为这样几种级别:

神级:每周一、三、四、六参加早上五点的线上课程;听课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听课日志(附带思维导图和行动计划);参加运营小组的活动,参加共读群互动,带领引导大家一起学习。

高级:每周一、三、四、六参加早上五点的线上课程;听课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听课日志(附带思维导图和行动计划)。参加共读群互动,和大家一起学习。

中级:听离线课程,听课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听课日志(附带思维导图和行动计划),参加共读群互动,和大家一起学习。

初级:听离线课程,听课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记笔记,自己学习。

零级:听离线课程,自己学习。

负级:交钱报名后,什么也不干,既不看听课,也不看微信。

考虑到整个共读活动跨周期比较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50%的共读活动达到高级水平,30%的共读活动达到中级水平,10%的时候达到神级水平,10%的时候初级水平。这样我再状态好的时候奔着高级以上努力,状态不好的时候在中级和初级晃悠。这个分类思路是有周日下午的钻石活动学来的,要对自己共读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预案,让自己事先有所应对的同时,可以降低自己因外部、内部环境影响而带来的负面情绪停止了自己的前进的脚步。

至于零级标准,我是不认同的,虽然也会有收获,但是收获比起有记录的学习来,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零级标准比没报名学习的人来说还是很赚的。

而负级标准,之所以为负,意思是说符合这个标准的人还不如不报名,毕竟不报名不会有几百元的投入,并且,这部分小伙伴更多会在内疚、遗憾、自我埋怨的情绪中对待没有学的内容,往往会越想越逃避,慢慢就会变成心里的一个坎,就如买了书不读一样。

负级标准其实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这个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是消极型的人才会演变成负级,而积极主动的人很少有买了不看的,即便现在不看,后面的日子也是会看的。

积极和消极只是一个选择而已,如果你选择从今天开始听录音,那你就马上变成了一个积极的人。还没有开始的小伙伴们,马上开始吧。


(三)其他补充

1、关于在线听课的重要性

我认为在线和老师一起共读很重要,这也是主动阅读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如果老师就是一本胖胖的书的话,我们要读懂老师,就必须主动才行)。早上我被点名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参与感,就不会有主动感,没有主动感,就不会开放自己的头脑接受知识,书本里得知识是知识,永澄老师的一举一动也是知识。

2、关于在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重要性

听课过程中就记录思维导图,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边记边思考,可以防止自己的思路跑了;

第二个方面:可以节约时间,思维导图边听边记,共读结束了,笔记也记的差不多了,做一个基本的查漏补缺后就可以可以快速提交作业,避免再专门花时间听一遍来做笔记了。看看那些七点前出成果的小伙伴吧,都是用的这个技巧。比如光墓等人;

第三个方面:思维导图本身,既符合大脑的思维方式,又有利于快速记录,你可以随时插入图片、调整顺序,增删内容,突显逻辑关系等等。

四、关于重新记录的体会

1、写作的状态很重要,本篇内容第一次撰写的时间,主要内容是4号早上5:30到6:30这一个小时无干扰的时间里写的,写作的时候思路很顺畅。由于简书第一次使用,保存的过程中丢失了90%的内容,丢失后再写时,心里除了有些烦躁外,大脑的思路主要集中在如何回忆起写的内容上来,而不是创作内容上来。这两种状态完全不一样,尽管都是将大脑中的内容输出出来,但回忆和创作感觉就是不一样。当然,我只能说说我的感觉,现在我还没有理论支撑来阐述为什么会不一样。

2、小伙伴们提醒我有历史记录,我惊奇的发现,历史记录里面竟然也没有相应的内容。看来备份的概念很重要,参考小伙伴们的记录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录习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