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层次
孩子能有多大的发展,在他小的时候看他的父母,也能猜出几分。家长的学识、能力、态度等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也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把自己成功的期待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不如降低期待,自己多做点什么。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层次。
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两个家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位家长,在几十个玩手机、发呆的家长中独自捧着一本厚书。游乐场设施齐全,一般的孩子会玩1小时到几小时不等,为了让家长耐心等待,游乐场设置了覆盖全场的免费wifi。每次去,看到的都是等候区低头看手机的家长,这是第一次看到读书的家长。于是,特意观察了她好一阵子。她偶尔抬起头,望望正在玩耍的孩子,眉眼间全是笑意。表情安详,内心富足。第二位家长,从看到她的第一面,到最后离开,没见过她的眉心舒展过。自始至终眉头紧皱,表情紧张。无论孩子想玩什么,她脱口而出的话总是“这个你不能玩,伤着怎么办?”再看看她身边那个小孩子,眼里既好奇又胆怯。我不知道这两个孩子长大了会怎样,但至少我觉得第一位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很多时候,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层次。这个高度,不单指家长的学识,还有家长的眼光、胸襟和态度。
一个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讲过一个案例。有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尽管高中成绩优异,但上大学后常常感到自卑,面对来自各地的学生,她的成绩不再遥遥领先。更让她觉得苦恼的是,除了学习,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新年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比赛,她都只是个旁观者。她越来越痛苦,最后选择了求助心理咨询机构。她说,从小到大,除了成绩,她母亲什么都没管过她。兴趣班、特长班,母亲都以家里条件差为由没让她上过。学校组织郊游等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中毕业那年,为了一百多块钱的费用,母亲找了各种理由,给班主任打电话,不让她参加高中毕业聚会。从此,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从小到大,除了拼命学习,赢得别人羡慕的眼光,她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其实,她家里不算穷,比她家穷的孩子玩过的玩具、去过的地方、学过的东西,她都没有。她说,在母亲那里,她不如钱重要。
胡适在他的自传中,几次提到过童年的一件小事。他的父亲在他不到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父亲去世后,家庭日衰,日子过得紧巴。他的母亲是从乡下来的女子,读书识字主要是婚后胡适的父亲教的。母亲很节俭,能省则省,但在一件事上,她母亲却大方的很。那个时候,他上私塾,按照当时的行情,一个孩子一年给先生两块银元作为教资。别人家都给两块,只有她母亲执意要多给,第一年给6块,以后逐年增两块,最后一年增至12块,比一般的孩子的两块整整翻了6倍。当然,也正是母亲的坚持,让他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功底。交两块银元的,先生只领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书,很多孩子学不进去,不喜欢上学,逃课。唯有他,每天提前去,一坐一天。因为交的学费是别人的几倍,所以先生总是逐字逐句的给他讲解每一句。与一般的孩子比,他多交了钱,实则赚了便宜。胡适的母亲没有读过多少书,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比很多读过书的人都要开明。
有人说,这是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其实,不是现在才开始拼爹拼妈,大概从有竞争开始就有了拼爹拼妈。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岳母刺字,孔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古代往往凸显母亲的伟大,而忽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但这也不能否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看过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据说是很多父母的必读书,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这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孩子能有多大的发展,在他小的时候看他的父母,也能猜出几分。家长的学识、能力、态度等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也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把自己成功的期待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不如降低期待,自己多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