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回忆和想法
逛周末的菜场,听到有人闲聊谁家的孩子高考考了多少分,才想起昨晚好像公布高考成绩了。。。05年的高考转眼已过去13年。
对于高考,我个人的情绪是挺复杂的。出生在80后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是60后,60后的父母有文化的少之,更多的是像我父母那样的人,自己读了个小学或者初中,平时忙于生计也鲜少给孩子更多的思想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让孩子吃饱穿暖上得起学就已经耗费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小时候父母几乎没有对我进行过深刻的思想教育,因为其实他们也并不懂什么大道理。我的积极上进很多时候是自发的,另一方面是见识到父母劳作的辛苦,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在那个计划生育严苛的年代,周围家庭都是独生子,我们家多生了一个弟弟,他们都是倔强的性格,所以想要维持和别人家同样的生活水平就要付出更多的辛劳。父母都不善做买卖,也没有外出打工赚大钱的好运气,不过好在我的家乡在城市周边,地理位置较好,多种地也能维持一家的生计,所以父亲就拼命的种庄稼,自己家的土地要种,邻居家、亲戚家别人闲着的土地他也种,偶尔在附近打打零工,早晚回家也折腾庄稼。我的父亲不赌博,抽抽旱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候在家,其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田间地里。生活在父母这样勤劳的安排下,我们家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有了供孩子上大学的经济能力。其实小时候父母也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耳提面命的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只是他们在努力奋斗维持家庭生活水平的时候,我也应该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我的事情就是努力学习。所以回想起自己这些成长经历就会发现“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虽然这些都是被教育学者说烂的道理,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事实的确如此。思想上或许没有上升到很高的层次,但是行为却会引领着孩子去体会和感受。
回顾自己的高考当年让我觉得挺后悔的就是志愿的填报。小时候生活的环境简单而封闭,也没有有能力和负责任的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未来自己想要从事的领域,所以当时填志愿的时候是迷茫的,只是听从了别人一句“女孩子学**专业以后好就业”之类的话,就随意的填了这个专业。殊不知,我选择的这个专业是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如果将来要从事自己不擅长领域的工作,要做到拔尖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毕业之后不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时常在想,如果我的孩子现在要选择志愿了,我会怎样做?我应该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年带着她去不同的城市旅行,给她讲不同城市的故事,让她见识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吃不同的食物,让她去感受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从小给孩子阅读中外经典的著作,听高雅的音乐,欣赏优美的画著。让她自己的眼界辽阔,目光高远,最重要的是知道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我的宝贝以后学习成绩可以不是最好的,但却要是一个独立、有趣的一个姑娘。我们这代人,受制于时代发展水平太多都是类似的,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梦想的人,这样的我们活得太苍白,幸福感指数太低。所以,未来希望我们的后代在不愁吃穿的前提下更加的具有活力和个性,过更精彩和饱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