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盘点
在反复比较反复查阅反复思考之后,这个周末终于确定了今后的很多方向,这种定下来的感觉真好。
1、考研:(2021年、2022年备考)
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想考研?如果是单纯为了文凭的话,我在本科毕业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就考了。如果是想全职读研的话,我也不用等到现在。
那个时候我就是想早点接触社会,早点自力更生,不想继续呆在象牙塔里不谙世事。
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我还是成长了的。
当然如果可以,我应该早几年读,在没有家庭牵绊的时候。
但现在也不晚吧?当你觉得为时尚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这次我是认真的。
目标很清晰,在不想辞职,想保证经济来源的前提下,我选择读非全日制研究生。
其实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选择本就不多,985、211的就这么几个。
究竟是为了名校、还是专业、还是考研成本、还是兴趣?我真的纠结了很久。
复旦一直是我想去的,很可惜读复旦只有MBA或MPA。考试需要考数学,说实话课程内容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除了复旦的头衔还有可能会遇见的人之外就没有了。
同济的MFA之前是我的首选,因为和我的爱好很接近,但我其实读研还希望为未来的自己增添一点可能性,在疫情之下, 文化首当其冲,所以也许读出来它还是一个爱好。
还有同济的汉语国际教育,总觉得这个还不如考个汉教证来得实惠。
法律非法学我也曾经考虑过,因为考生在一个基础,且招生人数不少。就是对法律的兴趣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心理兴趣是有的,就是觉得专业课好难,而且学费居然不比MBA便宜多少。
以上种种,都是我的纠结历程。
最终,我选择了考华师大心理,确实非常难,我也做好了考个2-3年的打算。
理由:
在知乎上找到了几个学长学姐,看了他们的心路历程,觉得考研本身都是对身心的一次巨大成长。
在职狗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所以我希望备考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考上之后的学习是学有所值,学有所获的,毕竟我已经过了需要追求文凭的时候。我是真的想逼自己学点东西。
心理学我觉得是贯穿人一生的东西,是帮助人更了解自身,了解身边人,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生。
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幻莫测,疫情时候需要心理干预,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排遣。
心理学是每个人都需要学的,不可或缺。
尤其在结婚生子之后,我觉得对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我也希望加快成长,能够也帮助到自己和身边人。
我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也希望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不断向上的心,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有自我的价值。
这是一场很难的战役,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而且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也没了,所以要成为认可的专业人才还是要读研究生。加油!!!
今年可以试水报名流程,专业课先看起来,了解报班信息等,明年背水一战。
2、MOS考试
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视频课程,可以在考证调剂的时候看看,有个基本概念。
到时候淘宝报名,明年考试。
3、CATTI考证
语言类所能想到的证,想从三级开始吧,先给自己一点信心。
4、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
据说都是客观题,还是有希望的,可以和语言类考证一起准备。
5、每天有所记录,为写作积累素材。
利用晨起的时间
之后安排:
6、学习游泳
7、独立自驾
8、尝试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