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知道的一些儿童教育心理学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万空空

      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爱好 班什么的,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所以从人的童年期入手,帮助儿童形成正确、健康的人格就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

阿德勒提出“自卑情绪”“补偿机制”等概念。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即心理、情感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另外,阿德勒强调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他人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自卑感与心理补偿

作为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学校只能将孩子统一进行知识包装,像商品一样。对于家庭教育的弊端,学校会使这些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如果父母没有告诉儿童他们该怎样与别人相处,那么,孩子在入学时就会感到孤立无援。他们也因此被视会孤僻的怪孩子这种歧视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初始的孤僻倾向。他们的成长往往由此受到压抑,并发展成问题儿童。

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人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相比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忍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教育者能够判断孩子努力的极限在哪儿,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更容易获得进步。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人的本性无法容忍长期的低下和屈从,被蔑视和被侮辱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体会使人产生渴望登攀更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

      实践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某种环境的力量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感,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整个精神心理产生了刺激作用。于是儿童就会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达到新的高度,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感觉。儿童努力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的目标就会定得越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些目标常常超越人的能力范围。由于儿童在幼儿时期常常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便刺激儿童设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我们发现,儿童自己也会有挥之不去的幻想,他们会被一种“成为卓越人物”这样的想法所控制,这种想法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脆弱的儿童身上。

      如果我们能以温柔、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与才智。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过心态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因为他们害怕再回到过去的样子。他们过去毫无斗志的经历,不断督促着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当中的许多 人都专注于工作之中,夜以继日地忙个不停,但始终以为自己做得还不够。

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每个孩都在追求优越感。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向有建设价值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孩子的努力追求给他们带来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灾难。

懒惰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小心思”,往往是孩子缓解自己处境的一种手段。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碍他们面对困难逃避困难的借口。

儿童说话能力发展的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首要因素就是儿童社会情感的强度。社会意识较强、乐于与别人交往的儿童相较于那些回避社交的儿童,说话能力发展得会更好一些,也更容易一些。但如果人为地减弱儿童的说话诉求,那么儿童的社会情感就弱。

儿童的自卑情结

在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并存的。因为自卑我们才会去追求优越感,我们企图通过努力追逐来获得成就以消弭自卑感。自卑感其实给人的影响不大,但由此放大成的自卑情结,则驱使人们追逐似是而非的补偿和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过分夸大,削减了自己对抗困难的勇气,堵住了通往成功之路。

对于自卑情结严重的孩子,我们必须先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要以友善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与这些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用严厉的态度去恐吓他们。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要去孩子建立友好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不断努力。我们只有培养起孩子的独立 意识,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努力的方向。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身体感到自信,使他们相信,只要有毅力和勇气,他们就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

用羞辱的方式来纠正误入歧路的孩子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即便有时我们的确看到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受到别人的羞辱和耻笑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很多时候,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孩子往往会不顾一切,双眼一闭,乱冲乱撞。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严宽程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个体心理学不主张采取太过严厉或是太过温和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确的,理解孩子的观点,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只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使他们完全丧失斗志。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就会助长他们依赖别人的习性,加强他们的依赖心理。因为,父母既不应该用浪漫美化现实,也不应该用悲观的词语来形容这个世界。他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能够从容地照顾好自己。那些没有接受过预备教育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只会一味地退缩,从而使自己生活范围越来越小。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性格和成就

在个体心理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观点:环境所产生的坏的影响最终导致孩子犯下错误。就像父母把孩子的生活处处照顾得很周到,那这个孩子往往就会很懒散。父母经常为小事呵斥孩子,这个孩子往往就会撒谎成性,而且这些家长发现说谎的毛病之后对其的言语更加苛刻强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而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加夸赞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往往稍微做点儿什么就觉自己很了不起,无法完全地做好一件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