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水和自吸水联手给普众养花带来了新希望
习惯浇水方法本身依赖感觉(经验)的成分较多、难度大,不便交流学习和快速掌握。
而自吸水又因其太简单省事,人们把它比喻为懒人养花;如果只局限在为懒人服务,等于浪费资源,有点可惜,因为它确实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一、浇水与自吸水的优劣比较:
如果限定两者只能选其一(单用),除前面谈到的一个不易掌握和一个过于简单之外,各自相对还有其他长短:
习惯浇水的长处是快,量的供给有保障,几乎所有品种都可以用;短处是不好把握,往往还没浇透盆底就流水;全部浇透必然局部过湿、水流出更多,既浪费养分,又影响室内卫生。
自吸水的长处是慢、持续、可控,当湿度到达平衡点自动封顶;短处是,适合懒人养的品种有限,当耗水量大时供应不及。

二、寻找取长补短的方式:
比较不只是为了评判好坏,再说也没有绝对的好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若有办法能让两者联手、取长补短,干嘛非要单用不可、自捆手脚呢?
此处推荐的联手方案是:在普通花盆下部安装一个吸水芯,并对托盘进行一些改进,不影响传统的、好的方法(包括浇水)继续使用;相当于多了一个备份供水,可以择机灵活选用。

三、操作方便是取长补短关键
联手方案还考虑到:两种供水方法不但都可以用,而且操作方便、互不打扰,即:浇的水是浇到花盆上面,自吸的水是加到托盘里;是浇水还是加水,或是二者同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原则上是:哪个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就用哪个;就像用人唯贤一样:能干则上,干不好靠边站;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

四、调控土壤湿度的具体做法
1、保持不断水,土壤湿度维持在平衡状态;对较耐湿的品种来说,可以长此不变。
2、若遇平衡湿度不够的情况,需要土壤再增湿可从上面少浇些水。
3、若遇平衡湿度超高的情况,需要土壤再干些可把水源断掉。
( 注:少浇些水的最大量是花盆下面不要有水流出;断水时间长短视土壤表层干湿情况而定。)
这些做法与经验、感知无关,一看就会操作。

五、效果简析:
二者的强强联手,弥补了各自原先的缺陷,取得了1加1大于2的增值效果:
1、操作上进行了合理折中,虽比懒人养花复杂些,但比习惯浇花容易多了,便于快速掌握。
2、自吸水的慢渗、持续,在水能到达的层面都是均匀的,不存在渗不透现象;达不到的层面,可少浇些水补充。
3、加水、断水、少浇水,这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操作,用来调控土壤湿度却妙到绝处;它们都是联手并改进托盘后的独特产物,恰当运用,可满足各种花卉对水的特殊需求。
4、自吸的水向上走,少浇的水流不到盆底,避免了脏物随水从盆下外流,提高了室内的清洁度;也避免了养分流失,肥力稳定、持久。
5、改进的托盘托高了花盆,盆底始终不与水面接触,通风透气充分。
总之,分开干不好的事,联手能干好;分开能干好的事,联手能干得更好!
尤其土壤湿度可控、肥力稳定持久、通风透气充分,这些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是其他方法所无法给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