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0载坚守古法酱油 造世界最大晒场 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

2017-09-01  本文已影响24人  匠客街

酱油,

给平淡的味蕾一丝惊喜,

给枯燥的生活一点颜色。

但如今市面上的工业合成酱油,

让人们望而生畏。

在厦门,

有个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大晒场,

4.4万平米,6万口老晒缸,

正在古法酿造纯天然的古龙酱油。

刘团结, 古法酱油非遗传人今年60岁,师承前辈大师郭绪庆,是厦门古法酱油酿造技艺的第五代传人。2016年,古龙酱油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寰行中国》,让古法酱油享誉国际。

十年学艺,三十三年从业,

从选豆、泡豆,到发酵,

几十道程序都乐此不疲。

刘团结半生都痴迷古法酱油。

19世纪初,陈阿明学得酱油古法技艺,

因技艺高超,极负盛名,

堪称厦门酱油古法酿造宗师。

此后,历代传人不断改进工艺。

“昼晴则晒,夜晴则露”,

这是源自唐代最原始的酿造古法。

而只有经过一年、

甚至最长五年的“日晒夜露”,

才能得到一滴真正的古法酱油。

大自然和时间分解出的十八种氨基酸

所带来的极致鲜味,

是工业制法永远无法超越的。

从大豆洗净煮熟,

到最后加粗盐封缸。

这看似简单的每一步,

都需要匠人的极致用心。

刘团结从原料上保证酱油品质,

坚决不用炸过油的大豆下脚料,

这是他多年以来一直的坚持。

如果说一些固定的步骤,

都能靠经验学习和判断。

但天气真的无法掌控,

只要雨水滴入缸里,

意味着几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从接手以来,不论春夏秋冬

刘团结每天都要和工友

一圈圈巡逻晒场。

现代工艺只需要几天的功夫,

在他这里却要等上几年光阴。

“不管别人怎么做酱油,

我觉得这样做出来最好吃,

再苦再难,

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唯有古法酿造的真味,

才能感知光阴的浓缩。

耐得住寂寞,

方能守得美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