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远远不够,远没有到拼运气的地步
看过了太多的鸡汤文章,导致我们常常以为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简单。
先抛出两个真相:
-
成功之路除了需要勤奋努力以外,还需要一点运气
-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远远不够,远没有到拼运气的地步
最近看了一本书《异类》,据说是很多大佬都有推荐,连微信之父的张小龙都推荐过。
记得在很早之前罗永浩也推荐过这本书,当时还不太理解,现在看到锤子手机的商业局面,才大概明白他的用意,估计罗胖在推荐《异类》的时候就是想要告诉大家「 时运 」对于创业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一、想要获得成功,人人都离不开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无论是 钢琴家、歌手、运动选手、棋手,要想进入领域内金字塔的顶端,都离不开10000小时的练习,这就是著名的「 一万小时理论 」。
为什么是一万小时?而不是一千小时、一百小时。因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完美的掌握某项复杂的技能,就需要一遍一遍的苦练,当这个练习时间达到了一个临界值的时候,会发现其技艺有了明显的飞跃。研究者们通过对各个领域专家们的长期跟踪,发现这个临界值就是一万小时。
所以,任何人想要在专业领域内获得成功,都必须先做到这10000小时的努力。
不信?我们来举2个名人的例子:
-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 比尔乔伊的10000小时
乔伊在1971年进入密歇根大学,从大二起正式学编程,因为大学计算机中心漏洞导致可以24小时开放,从那时起,计算机中心就成了乔伊生活的全部,他利用一切可以用的时间去编程,他每天编程十几个小时,在加上每年的暑假,几乎没日没夜的编程。后来乔伊在1975年转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第一年又是日日夜夜的编程,晚上两三点才睡觉,经常直接就趴在键盘上睡着了。后来有人对乔伊进行采访,他回忆后说道,那段时间大概编程时间不少于10000小时吧。
-
微软的创始人 比尔盖茨的10000小时
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一直都被人津津乐道,数学天才爱上计算机编程,从哈佛辍学,创业微软。人们只知道这其中的传奇色彩,但是却不知道这背后比尔盖茨付出的练习的努力。
从1968年上八年级的别尔盖茨就在学校接触到了分时电脑去学习编程,到后来1971年比尔盖茨为ISI公司免费编写程序以换取电脑上机时间,在ISI公司每周7天,每天8个小时,长达7个月里共编程了一千多小时,为了有更多的编程时间,后来每天凌晨3-6点偷偷溜出家门去学校医学中心使用电脑,再后来利用整整一个春季在TRW公司的时间去编程,前前后后编程时间是不少于10000小时练习的。
当然,这里只是挑选了程序员们熟知的名人的作为例子,实际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是类似。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10000小时绝对不单单付出时间去重复就够了,还得必须是刻意练习。也就是说要在训练中去不停的改进、去积累、去学习,以取得进步,不停的向更高难度去挑战的训练方式。
程序员圈子也流传着一个玩笑:一名程序员去面试,写了十年代码,但是面试官却说他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其它9年都是在复制粘贴之前的代码,没有任何的改进,这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
二、你以为只努力就够了吗?还要看你是否有这个命运
上面虽然讲了成功需要大家努力的刻意练习,但是你以为单单这样就够了吗?下面给你举几个例子:
-
加拿大的明星冰球队
一项对加拿大的顶级冰球队成员年纪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球员都是出生在1-3月份,这难道是巧合吗?后来研究组又陆陆续续对其它类型的运动顶级团队做了同样的研究,发现规律都非常相似。
难道在一年中头三个月出生的小孩运气更好?体能更好?
其实这三个月并有什么特殊的魔力,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加拿大冰球队每年在选拔的时候会按照年纪分组,且分组的分界线是1月1日,即从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到同一个组进行比赛选拔。那么这也就意味着1月1日出生的选手是在跟许多年纪比他小的队友在争夺晋级权。要知道对于十来岁的小孩而言,相差一年或几个月年纪在生理成熟度上可是会有巨大的差异。
加拿大每年对十来岁小孩就开始选拔优秀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对于未被选入的选手只能进入“基础组”。“巡回赛小组”有更优秀的教练、更好的设备、更长时间的训练。
出生在前三个月的小孩,在一开始因为年纪上几个月的优势,所以选入了“巡回赛小组”,然后又因为获得了更好的训练,所以进一步变得更好更出色了,最后也会更容易进入顶级的职业青年队。
这就是命运,除了努力之外的命运。
因为一开始的微小优势,慢慢扩大了他和那些队友之间的差距,随后差距与机会交替发挥作用,微小额度差距被越拉越大。
-
中产家庭的教育与文化
《异类》书中还举了一个中产家庭的例子,由于中产家庭更注重“协同教育”,而普通家庭更多是“随意教育”,导致小孩从小时候就面临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成长环境,微小的优势也会被慢慢放大,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
这种现象也叫做「 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有加给他,叫他更多;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成功者,往往就是获得了这些特殊命运眷顾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富有者因取得了更多的减税优惠从而变得更富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因获得了更优秀的老师的指导,更多的关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你以为加上出身就够了吗?还要看你是否有后天的机遇
上面知道了要努力,也知道了需要几分天出身命运因素,那有了这些就足够了吗?还不是。
还要看你是否有后天的造化,也就是机遇,要想取得大成,要看时代给不给你机会,要跟着趋势走。
-
比尔盖茨的运气
如果比尔盖茨只靠自己10000小时的努力,靠自己出身的中产家庭的条件和文化的话,相信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混得不错的人,也能有所小成就。但要达到他今天这般非凡企业家的成就,单单这些可不行。还需要一个时代给予他的趋势与机遇。
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起点,是人类历史上在个人电脑上的技术突破。在那之前计算机还是一个巨大的昂贵的放在实验室的玩意儿。既然1975年1月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黎明,那谁将是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享受黎明第一线曙光的人呢?
如果在1975年,你的年纪太大。那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毕业,有能力和才华的人已经在IBM等大公司上班,这种微型电脑小玩意儿在你眼中就是小打小闹无暇顾及,甚至你已经有家庭有小孩也不可能投入整么一个新的产业里去冒险。如果在1975年,你的年纪太小。可能你还在上高中,即便想进入这一行当,也相当困难。
所以你的年龄必须不大也不小,正好赶上了个人电脑的革命,就像1955年出生的比尔盖茨。这是时代给你的机遇,这个可不容易创造,这是抓紧趋势的机会。
-
大韩航空的文化影响
《异类》一书中还讲到另一个大韩航空801航班事故的例子。空难是由于一系列错误后才最终导致发生的,但其中有很重要一点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文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里,由于文化的原因,虽然一架飞机配备了机长和副机长,但机长是具有绝对权威的,常常在飞机发生异常的时候,即使副机长发现了问题,但往往副机长不能勇敢的、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更不敢直接夺取飞机控制权(虽然 飞行手册上是允许的),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因为“权利距离”因素导致的空难在某些有特定文化的国家里一而再的发生,而并非某个机长能力好就能避免的。也可以看到,一个机长的最终成功与否也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这是后天影响,非个人努力所能决定。
大多数人以为成功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是所有的有关成功人士的历史都说明,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历史恰恰说明,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总能努力工作,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所有成功人士都是幸运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大于个人努力,但个人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如果你连努力都没有,机遇你也是永远抓不住的。
还有个事实就是,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都远远不够,远没有到拼运气的地步。在想获得大成功之前,先靠个人的努力去取得小成功吧。
以上,就是对个人努力与成功的一些思考。
码字不易啊,喜欢的话不妨转发朋友,或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
本文发布公众号「 不止思考 」,欢迎关注。涉及 思维认知、个人成长、技术架构、大数据、后端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