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十五讲第三讲_俄国构成主义
2、俄国构成主义(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前后,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苏俄诞生了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至上主义是继法国和意大利之后,对世界抽象艺术又一深具影响的艺术派别。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在探讨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不同方向和方法之后,提出在艺术创作中不再表现主题和客体对象,只追求“感觉至上”。1913年,马列维奇在白纸上用铅笔画了一幅《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一简约新颖的作品使得马列维奇成为现代绘画史上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作品的抽象画家。1915年,马列维奇在圣彼得堡展出了39件类似于《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样“无主题”和“无客体”的作品。阐释他的“至上主义”——在创造性的艺术中,感觉是至高无上的。他在《非客观世界》里写道:“对于至上主义者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形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只是感觉。”马列维奇指出至上主义是一种新的思想形式,目的是摆脱一切的“表现”、“象征”和实际考虑而追求“绝对自由”,表现在绘画中就是“无主题”和“无客体”的纯形式。
源于至上主义的构成主义却有自己的主张。在表现形式上,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没有明显区别。但在艺术思想上,构成主义并不是注重“感觉至上”。构成主义者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社会和工业生产,倡导“生产美术”,要求艺术和机器相结合,,走艺术实用化的道路。1924年,构成主义设计师M·金兹堡总结构成主义思想的著作《风格与时代》中充满了对机器的赞颂“真正的艺术家将重新向机器学习,把他的思想分解成个别因素的艺术,把他们根据不可冒犯的必要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并为它们找到一个密切的相适应的形式,代替偶然的、印象派的冲动”。
在机器和艺术美的关系上,构成主义者(金兹堡)认为,不是机器和机器产品去适应艺术,而是“在机器的影响之下,在我们心中锻造出关于美和完美的概念”。在构成主义眼里,机器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主导艺术和审美走向的重要因素。至此,现代派艺术真正完成了艺术和机器产品之间的革命性关系,这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