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的力量 —— 题记
一点作者想说在前面的话
关于“思辨”这个问题,其实有太多太多想说的, 经过良久思考,一方面苦于难以找到出发点,因为牵扯到的人事物都非常广泛,另一方面由于我自己是抱着很严肃的态度对待“思辨”这件事,人生需要思考的事很多,而把很多事情尽量想周全透彻可以切实少走一些弯路。年轻的优势在于拥有犯错的机会,然而 随着年龄的增长,承担的责任也日渐繁重而严肃,每一步(抉择)都要越来越慎重。随波逐流并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不一定自己真正倾心。
一个人的傻,都有一种可怕的感染力;一群人的“执着”,那就是惊天动地,山崩地裂。
所以,踌躇多时,最终还是决定采用集合的方式,借一门名为“Justice (正义)”的课程,用多篇文章多种“困境”,来诠释“思辨”的意义,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给大家提供一个思索的空间。
1. 楔子 —— “温暖源自灵魂深处”
我很喜欢的作家之一,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的获奖感言上说道他在写小说时总在有句话在脑袋里挥之不去。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他的脑壁:“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这句隐喻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是一枚鸡蛋,我们都是独一无二、装在脆弱外壳的灵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须面对一堵名为体制 (System)、 坚硬的高墙。体制理应保护我们,但有时它却残杀我们,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统性地 (Systematically)。以卵击石,无论怎么看,我们都毫无胜算。战胜高墙的唯一可能,只来自于我们全心相信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来自于我们全心相信灵魂彼此融合,所能产生的温暖。”
2.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一切善意所铺成。”
记得曾经跟朋友提起过,长这么大遇到过最艰难的一堂课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由 Michael Sandel 教(jiāo) 授的 “Justice (正义)”。它并非如众人所想,难在课业繁多,阅读冗长,而是难在 Sandel 以种种“困境 (dilemma)”向学生们挑战。每一节课,我都感觉到心底至深的煎熬,常常倍感手足无措,孤立无援。也就在此境地下,被迫反思平衡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好似一碗坐落在桌沿的水,时时都有跌落地面碎掉的可能;又如一列承载着货物高速行驶的火车般,左右摇摆不定,何谓对,何谓错,道德,公平,正义,自由,权利... 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究竟在于什么?
海耶克 (F. A. Hayek) 曾经说过,“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果,人們還想像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一切曾经觉得顺理成章的决定在当下都那么的难以抉择,对固有观念是非的重新评判,对道德哲学的认真理解,从而去分析现今社会发展至今衍生出的种种复杂的现代问题:在伦理两难中做出唯一选择,该如何做才更好?以审慎的态度思考后,结果往往令人惊诧,很多生活中的“善恶”往往不能一概而论,也不适用二分法,非黑即白。
道德困境是如此深刻,人們只能藉由思考跳脫這種苦惱。
3. 尾语
面对法律法规僵化的条文时,我们是否能拿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韧适当的质疑体制?当法理对阵情理,双方对峙不下,我们还是仅能抱着其情可悯,法理不容的态度心怀愧疚。可是,究竟什么是正义?
举个例子,前两天读《了凡四训》时,在第三篇积善之方中有写作:
何謂是非?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於諸侯,皆受金於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不複贖人於諸侯矣。」子路拯人於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於溺矣。」
译作 “什么是是非呢?鲁国有法律规定,如果鲁人去把在他国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话,都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子贡赎人后却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赏金。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说:“你这样的做法失策了。圣人做事是可以改变一地的风俗习惯的,也可以将这些道理传授给百姓们;做事不能只图着让自己感到舒服。现在鲁国国内富裕的人很少,贫穷的人很多,你这么做不就是表示收了赏金就是贪财吗?那要怎么去赎人呢?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去跟诸侯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为了表达感谢就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得知后,很高兴地说:“自此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拯救那些溺水的人了。”
初次读来,可能比较执拗,细细品来,颇有道理。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拒绝了赏金是出于好意,子路没有拒绝接受牛是不好的;谁知道孔子却夸了子路,责备了子贡。孔子在这里想传达的思想是,人做善事,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好处,而要从长远利弊判断,不论一时而论长远,不论一人而论全天下。很多现在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是好的,但长此以往,却会慢慢地害到别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好事,但实质上上并不一定。现在看起来虽不好的行为,但长此以往,或许可以慢慢地救济他人。
这只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以此为例并不是想说现世中这类事情就是好坏,道义不道义,礼节不礼节,诚信不诚信,仁慈不仁慈都不能只通过表象断章取义,一概而论,重点还是回到文章开头,作者想说的那点主旨,“思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