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思维逻辑:有趣的心里实验路径依赖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鸿文

一个人的不理性到底可以有多强大呢?我有一个朋友,跟我愁眉苦脸的说:“我真的太讨厌吃黄焖鸡了,每次下楼吃黄焖鸡,我都感觉到恶心。”

我特别疑惑的问:“你家旁边就只有这一家饭店吗?不行就换一家呗。”

他摆了摆手说:“不是的,黄焖鸡店旁边就有一个兰州拉面,但我不想去兰州拉面,因为吃黄焖鸡吃习惯了。”

你看,一个人哪怕已经在当今走的这条路上无比痛苦了,他也依旧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这种有趣的心理,就叫做路径依赖。

讲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笼子里面,笼子上挂着一只香蕉。

你想猴子见到香蕉那不就和乞丐见到钱一样,立马冲上去抢。

但是,一旦有猴子想要拿香蕉,实验人员就会电击他们。几次反复之后,5只猴子都知道,香蕉不能拿,谁拿谁倒霉。

接下来,实验人员把一只猴子从笼子里换出来,放进去一只新的猴子。

新猴子进去看到香蕉,第一件事就是立马去拿。

新猴子拿到香蕉,其他猴子都会被电。然后就把新猴子打一顿,

于是几次反复之后,新猴子也明白了规则。不能拿

如此循环几次之后,新换进去的猴子一旦想拿香蕉,就会被原来在笼子里的猴子暴打一顿。

最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即使实验人员已经撤去了电击设备,就算猴子拿香蕉也不会被电,但是5只猴子都遵循着这个沿袭下来的规则。

你看,不光人不理性,猴子也不理性啊!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每一次的行动,都在加强我们的动机,而这种动机越强,就越容易形成惯性。

一旦惯性形成,不论你走的这条路是好是坏,你都绝不愿意换条路走。

这就是路径依赖。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彻底清楚什么是路径依赖了,按照惯例来说,我们一定要说方法论。

一切事物背后必有道理,而得之这个道理之后,必须有使用的方法。

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却可为我所用。

首先,我们说商业角度:

一句话——给他红利,让他依赖。

这和训练小狗是一个道理,你想让他听话,按你说的做,就得在它做了一个正确动作之后摸头,给食物。

同样,在他做错的时候,就给他惩罚。

逐渐的,他就清楚,我怎么做才会得到奖赏,并且形成行为惯性。

即使到了最后你不给他食物,它也依旧会这么做。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一直用vivo手机,起源只是我看到它有可以同时开两个微信的功能。

用的时候感觉还不错,于是又买了新款。

直到现在,即使我知道很多其他手机比vivo好用,但我用它用的十分习惯,就不再换了。

Vivo手机用一个微信双开的红利吸引到我,让我形成路径依赖后,变成了他们的忠实用户。其次,我们来谈自身。

一言以蔽之——时刻警醒,不只活在当下,更要跳脱出当下。

什么意思呢?

我们常说一个词汇:活在当下。

这个风靡大江南北,指导人们生活的四字词语有一个极大地逻辑漏洞。

如果仅仅是活在当下,永远关注与当下做的事情,就会形成行为惯性,从而被困在永恒的当下。现在这个时代有些人很惨。

40岁,靠年龄和资历在一个岗位上做到高层,一辈子重复的做一件事情。

可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大势冲击下,这些人就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现在,已经没有铁饭碗了。

越铁的饭碗,就越是灾难。

所以,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变化自身,以流动体生存,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恪守的道理。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的价值,都会被重新定义。你现在做的那些事路径依赖,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看完记得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