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断的乡情乡愁,述说不完的故乡往事
邹永志散文集
一个出生在湘北农村的人,他二十岁以前的那一段人生经历,目睹了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湘北农村的变迁,也饱受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他的文字间充满了那时候农村生活的烟火味!
改革开放后,他在县城里当上了一名小公务员,当过几年的县《农业科技小报》的编辑与记者,还当过两届十年的常德市人大代表,他的心里装的还是农村、农业与农民,还有他与之打交道的底层老百姓!
上个世纪的六十、七十年代,我国农村是人民公社化时代。农村是一个一个的生产小队组成的生产、生活单元,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具体体现形式,作者文字间除表现出对那个时代深深地眷恋之外,还有时代烙在作者心里挥之不去的不少伤感。
当作者把笔触转向在他工作过的县城那段岁月时,所笔下的小人物是,,一个一个的写得鲜活!当然还有改革开放之后小县城里的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些的散文,全部是作者退休之后所作。作者他读到小学四年级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他的高小、初中、高中阶段都是处在“读书无用论”充斥的那个年代,他的文学基础是打得不牢的,他写的这些文字是付出了很多的艰辛,也克服了不少的困难。作者退休以后,他把学习写作作为了一个爱好来打发时间,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他竟然写下了近百万的文字,当然多数的都是作者练练笔堆码的一些文字,这四十三篇十多万字的文字是从其中精选出来的一部分!
作者有一位朋友,是一个文化人,任过作者家乡的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协主席。他从文学的角度看,他说作者写的东西有可读性,让人看得下去。他从政协的角度看,他说作者写的东西还有点史料价值,如作者的《儿时的珊珀湖你还回得去么》,如作者的记实长篇小说《父亲的队长生涯》等等。所以他极力主张作者出个册子或书什么的。
作者的老队,豆港八队的后辈,曾杰和黎波涛两个很不错的年青人。一个是喜欢作者的《父亲的队长生涯》,十多万字的长篇他是一口气看完的。另一个是把作者几十万字的文字全看了,他还特别喜欢作者的杂谈,希望作者出一本杂谈。
当然,喜欢看作者的文字的人还有很多,他这才鼓起了把前几年写的这点东西拿出来的勇气!作者的杂谈还在打磨中,计划另出一本小册子。《父亲的队长生涯》,文革的内容有很多,恐有争议;还有,里面有几个人物形象还未最后定型,以前的人物形象,不知道会不会有负面影响,作者也还把握不准,只好暂时放一放,等等再说!
作者一一邹永志
(2024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