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辩常新(1)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奚山苏

一日,我与二哥闲聊时,说到方言和普通话。

二哥:为什么要学普通话?方言挺好的。

我:普通话是我们汉民族的官方语言呀,方言好,可省与省不便交流,民族与民族也无法沟通,怎么实现五十六个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二哥:伟大复兴,不是焚书坑儒,不是统一语言。

我:可是统一语言不是消灭其他的语言,伟大复兴也不是要焚书坑儒,而是齐家并举。秦始皇统一天下,焚书坑儒确实太过,可车同辙,书同文,我觉得自有其道理。

二哥: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我:二哥说的有道理,我自会好好思考。可是我来山东听不懂山东话,二哥来四川也听不懂四川话怎么办呢?

二哥:不会的,听懂一半,就可以自由出行生活无忧了。

我:我突然好愁。不止二哥,其他人的意见,我都会很深入地思考,极其深刻,极其深入,想不通便会愁。

二哥:那就常想一二,莫思八九。

我:二哥你说,思考多了会怎么样?

二哥:多愁善感。

我:我这个叫多思善考。

二哥:其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经过自己的过滤,有价值的,自然需要接受,无意义的舍弃即可。

我:可是我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

二哥:那你可以在内心试图反驳他的意见,无论成功与否,这才是真正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填鸭式的接受。

我:我反驳了,立论又被反驳,反驳了又立论,哪方都不能说服自己,觉得都有道理。

二哥:那就继续努力,找到对方的弱点。有时候这种方式很管用,特别是争论的时候,争论不分对错,只比气势。

我:哈哈哈,我找到了二哥刚刚那段话的弱点。

二哥:什么弱点?

我:首先,我反驳你,统一语言不是消灭其他的语言,伟大复兴也不是要焚书坑儒,而是齐家并举。秦始皇统一天下,虽然焚书坑儒确实太过,可车同辙,书同文,我觉得自有其道理。

然后又反驳,虽然没有焚书坑儒,但汉武帝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如今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辅之以道法佛,也算另一种意义的“焚书坑儒”。既然不是消灭方言,为何不能不统一语言,就沿用各地方言,哪地的文化向外输出,就用哪地的方言,既然要五十六个民族齐开花,何不连用民族的语言、文化一起保留,一起沿用。

最后又反驳,中国现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汉民族的文化和极少数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大多数人赞同、吸收和传播的文化。这普通话就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各地方言都是亚文化。有主有次,才是和谐之本。

战场之上,若无主心骨,若无主将,想来是一盘散沙,不战而败。宫廷之中,若无最高权利者,仅靠三权分立,终不是长久之计。如魏蜀吴三足鼎立,最终魏国统一。

所以,齐家并进只是短暂的,有主有次,次辅之主,才是历史的潮流,是大势所趋。

还有,各地方言齐上阵,确实不太方便,我去哪里玩,还要会哪地的方言,外国人来华留学,来游中国,还要会说各个民族,各个省份,乃至各个小地区的语言。

二哥:你赢了,从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说的没错,你很明确的描述了你的观点,论述了证据。

我:多谢二哥承让。

聊天记录1 聊天记录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