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适当示弱,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不懂事、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关心别人、太懒惰”,可是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懒惰?孩子为什么不懂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了吗?
当孩子想去倒垃圾,你看到了立刻制止:别动!太脏了,衣服弄脏了怎么办呀!
当孩子想去洗洗自己的袜子,你又眉头一皱:哎呀!看你弄的到处都是水,不要洗了!
孩子想去端饭碗,你又大声唠叨:小祖宗!端碗烫着你怎么办呀!放那里,妈妈端!
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你又急躁地催促:你怎么穿那么慢!快点!上学时间到了,还磨叽!我给你穿吧!拉过孩子,三下五除二,你动作麻溜地帮孩子穿好衣服。
……
就是因为父母不让孩子做这做那,包揽了孩子的一切,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习惯,他认为自己总是做不好,父母不让做,父母做的才是对的,所以就什么也不做了。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生活就是人们在不断犯错和总结经验中成长。人只要动手去做了,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做了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绩,哪些做了没有成绩,反而是错误的结果。那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知道绕道而行。
有一次我感冒了,头疼还伴着咳嗽。但是老公有事不在家,所以一些家务事还要我亲自去做。
为了锻炼一下宝宝的动手能力,我故意装出弱不禁风的样子,对宝宝说:宝宝,妈妈生病了,头很疼。你帮妈妈把垃圾袋送到楼梯口可以吗?
宝宝当时正在玩小汽车,听到我的话立刻跑到我身边,歪着头问我“妈妈,你生病了吗?”
“对呀,妈妈生病了,头好疼。你帮妈妈把垃圾袋扔到楼梯口,好吗?”
“好的!妈妈。”宝宝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拎起垃圾袋,由于年龄小个子矮,垃圾袋在他手里拎着几乎快擦着地面了。可是他还是努力地向上拎着。
走到门口,他先把把垃圾袋放下,然后去拧门把手,再拎起垃圾袋有点吃力地迈过门槛,走出去。看着他小小的背影,努力地拎着一个那么大的垃圾袋,说实在的当时我还真有点心疼。
转过头想想,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何尝不是对他一种锻炼呢!
宝宝扔了垃圾袋高高兴兴地回来了。随手把门关上的瞬间,兴奋地夹着自豪,大声对我说:妈妈!我回来了!
我当时就表扬了他:宝宝真能干!能帮妈妈干活了!过来,让妈妈抱一下。
我当时坐在小凳子上,他高兴地扑倒我怀里。那种感觉很温暖……
后来,再有扔垃圾袋的事情,有时我喊他,他会高兴地去做。有时不喊他,他看到了也要去扔。我不止一次地当着老公和大宝的面夸奖二宝真能干,知道主动帮妈妈干活了。
二宝听了我的赞扬,干的更起劲了。后来就养成了习惯,我家扔垃圾袋的事好像他承包了,别人不能扔,他看见谁扔了他会给谁急。
根据这个经验,我又让宝宝学会了自己吃饭。原来我们都是喂宝宝吃饭的。
有一天,我对宝宝说我的手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疼,拿不了勺子,不能喂宝宝吃饭了,宝宝要自己学着吃饭。
宝宝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关心地对我说“妈妈,你吃药就好了。”然后就自己拿着勺子慢慢地吃,虽然吃饭时地上撒的都是饭菜,但是毕竟自己动手了。
吃过饭爸爸刚想批评他吃饭掉的满地都是饭菜,我立刻制止了爸爸。而是表扬了宝宝会自己吃饭了。其实每个人第一次吃饭时不可能吃的干干净净,撒饭菜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多鼓励多表扬,孩子有了自己动手吃饭的积极性,多次锻炼,孩子熟练掌握吃饭的技巧就不会掉饭粒了。
生活中,有些孩子太软弱,十有八九是父母太强了。如果父母能适当的示弱,这时让孩子感到自己很能干,有自豪感和满足感,感觉自己长大了,自己也能帮助父母做事,自己是被需要的、被尊重的,这种感觉会让孩子更加地想再去帮父母做事。
古语“娘勤女儿懒”,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什么事父母都做了,孩子当然就懒了。父母适时的“懒”,适时的“弱”,给孩子创作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