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2018读书笔记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JayWu的架构笔记

关于《时间的朋友》

艰难的2018

如何面对

我们可以把人群粗略归类为两种人:

这两种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

你会救谁

如果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你站岸上三天三夜,也得不出一个让姑娘满意的答案。

但是如果她俩真掉水里了,那问题就具体化了:

所有在岸上讨论的假设马上会具体为硬邦邦的现实。

你会立即做出反应。而且你还会发现,让你做决定的那些因素,和你没事瞎讨论的那些因素没什么关系。

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个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难。

理想和现实怎么平衡

我们经常听到的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

这个问题,你抽象地摆在一个女性创业者面前,她是没法回答你的。

但是,对于做事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从来不会抽象地摆在她面前,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永远是:

直面困难

真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抽象的两难选择。

每时每刻,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

对我们这些做事的人来说,什么时候不难?难就不干了吗?
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悲观情绪并不是妨碍把事情做好的根本原因。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

小趋势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来看看几个案例。

餐饮业

2018年很多餐馆上市,原因有很多:

上面是人人看得到的大趋势。

但真正最核心的原因是:移动支付。

正是因为移动支付带来的红利,餐饮业也可以资本化,也可以上市了

移动支付虽然是大趋势,但在餐饮业里面,很多人觉得它与我无关,容易被忽略,但它对我的影响和改造是巨大的。

它是其他人的大趋势,但却是我的小趋势。

猫砂

《商业周刊》曾经把猫砂,评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什么是猫砂?猫拉了臭臭之后扒拉两下,猫砂能够迅速吸水,然后结团,很容易被清理走,不会在室内产生异味。

猫砂带来了什么改变?

一个小小的猫砂发明,带来了当初难以想象的效果:

我们能抓住小趋势吗

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你很难预测小趋势:

我们能抓住小趋势吗?

如果你要做电商,是不是觉得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总有新机会,总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车?

想靠大趋势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

而想借小趋势的人呢?

他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

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的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传来的信号。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我能看到事实吗

真相未必神秘,但很隐秘。

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好多大学生吧?但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大学毕业生也就占我们这个国家人口总和的5%。换句话说,至少有近13亿人没有大学毕业文凭。

抽象与事实

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

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

不,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

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全被等号丢掉了

相过亲的人都知道,介绍人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方的身高、年龄、收入、学历、工作、爱好,甚至还有相片,你要任何数据我都能给你,但是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是否跟对方结婚吗?不能吧。你怎么也得跟对方见个面、吃个饭、处一段时间试试。这就是抽象和还原,两个都不可或缺。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明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
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
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服务业与制造业

服务业和制造业,假设它们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等,哪个行业价值更大?

你可能会说,既然GDP一样,那价值就一样。
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你鼻子上架着的是一副抽象的眼镜,你把产业抽象成了GDP数字,所以你觉得它们一样。
我们如果换一副眼镜——还原的眼镜,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答案就会改变。

服务业和周边社会要素的连接没有那么强。所以,在一个贫穷的国家里:

这些都很正常。它们都可以在某道围墙里做生意,不需要和周边社会打什么交道。

如果是一个制造业的园区呢?它对真实世界会提出苛刻的要求:

一座工厂,它必须连接一个真实世界。
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会治理能力的晴雨表。
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化。
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

如何看到事实

为了抓住小趋势,我能看到事实吗?
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精通自己的核心领域后,再多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决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叫非共识。

创新过程是一个“非共识”的过程,是想强调,穿破当下共识难,承受当下共识的压力更难。

以前,百货商场就是“本该如此”,超市就是“伟大革命”,淘宝就是“异端邪说”。
后来,超市变成了“本该如此”,淘宝变成了“伟大革命”,今年拼多多之类的,就成了“异端邪说”。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在说你当了“异端邪说”就了不起。
就拿拼多多来说,它必须像淘宝一样走完从叛逆到回归、从被非议到被认可的过程,走完之后,这才叫“非共识”。

广州有一家餐厅叫“不方便面馆”,只卖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价要28元。为啥这么贵呢?它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牛肉、海鲜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块煮。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
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

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我的时间够用吗

在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信息过载。

庄子,战国时的人。
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
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2018年一整年,就你所在的行业,你看到过几篇让你觉得真棒、真有洞察的好文?

重新定位时间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

我的时间够用吗?
回答是:太够了。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不同年龄的人的故事:

36岁

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

60岁

有一个老人叫姜淑梅。60岁的时候,她开始认字。识字以后,她看了莫言的几部小说,看完就不服了。她说:“都是山东老乡,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她女儿就说:“那你就写吧。”于是,她就真的在75岁开始写作了。今年,她81岁,已经出版了4部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还拿了很多奖。

27岁

他创业办了一个公司,花了上百亿,全部赔光了,欠了好多债,有一千万个债主,还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你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是不是就交待了?走投无路了?他是OFO的CEO:戴威,1991年出生,今年27岁。

现在开始准备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
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

还有什么能比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但这股力量基本上被几个巨头把控,我们是否别无他法?

拼多多

拼多多2018年上市,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条道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信任飞轮,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
这个感知和判断,胜过千万条数据。

微信

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王者,天然就蕴藏着无数的信任飞轮。
基于信用飞轮,微信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功能),所以它敢提出“连接一切”的口号。

微信公众号去年做了不少改变,从改版「信息流」,到把「点赞」改为「好看」,将社交和内容传播高度绑定在一起。

张小龙认为,通过社交推荐来或获取信息,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

如今推荐算法已经在互联网无处不在,但即便在数据和算法决定并主导着用户看什么的当下,微信依然更多相信人的意义,倡导人与人、人与内容间主动的连接。

获取力量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
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我的力量从哪里来呢?
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启动你的信用飞轮,你就会有力量。

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一次性送个很贵的礼物,希望出手快、效率高,谁都会,但这未必能打动一个好女孩。但是,挺便宜的小礼物,很用心地分几次连续送出去,把时间这个变量加进来,把长期主义这个算法加进去,你会发现,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结尾

2018年后半年,很多人会说:变化来了怎么办?

一个做事的人,怎么会怕变化呢?我是巴不得变化到来的,如果这个世界没变化,还有什么机会轮得着我吗?

再退一步讲,当变化发生的时候,你说我们做事的人有得选吗?

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

小趋势是什么?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小趋势没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们随时感知它,然后激发那些你早已准备好的力量。
怎么准备呢?刚才我们提的所谓扎心五问,就是做准备的几个方向:
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
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
抓住小趋势,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
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

2018怎么看?
就像约翰·列侬说的:“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那么,2019怎么办呢?
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