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阅读、写作经验交流

匈人王阿提拉:横扫欧洲,却死于新婚床上,看一代枭雄的狂傲与落幕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12人  此时明月在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相传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匈奴,被汉朝打得七零八落之后,就跑到欧洲肆虐。他们在那边被称为匈人,横扫欧亚大陆各个民族与政权,建立强大而野蛮的匈人王国,引发欧洲民族大迁徙,促使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但经过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从出土文物、头骨等比对与考证,证实了匈奴与匈人其实关系不大。那么,与匈奴同样杀戮成性、令人闻风丧胆的匈人王国,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它的发展、顶峰和没落的过程又是如何?

匈牙利画家莫尔作品《阿提拉的宴会》

德国历史学家克劳斯·罗森在《匈人王阿提拉》一书中,重现了匈人部落的突然兴起、无道凶猛,却又嘎然衰沉的历程。其中着墨最多的是,这个民族发展最高峰时期的王——阿提拉。

公元5世纪初,阿提拉继承了父辈打下的江山,谋害了与自己共治匈人民族的哥哥,结束双王共治的局面以独揽大权。他对内严苛,绝不允许族人背叛;他对外狂傲,自称是“上帝之鞭”,不把罗马帝国放在眼中。

德国画家路德维希·布赫霍恩作品《生有恶魔之角的阿提拉》

然而戏剧性的是,阿提拉却在准备攻打东罗马帝国的前夕,因饮酒过量导致鼻血倒流气管而亡,身边是他当晚迎娶的日耳曼裔美丽少女伊笛可。

“这位国王战功彪炳,威名远扬,却因为醉酒死于非命。他的人生多么传奇,他的结局多么庸常。”

《匈人王阿提拉》的作者克劳斯·罗森是曾在埃西斯特-因戈尔施塔特天主教大学和波恩大学的古代历史系的教授,专攻古代晚期历史,著有《帝国时代罗马城的权力与文化》、《奥古斯丁:天才与圣人》。《匈人王阿提拉》与他前面的著作同样,以详尽的史料为基础,细致地刻画出匈人部落的狂妄残忍,也展现出同时期罗马帝国的内忧外患。

匈人兵锋所及之处,战无不胜

公元4世纪中叶,生活在亚速海与黑海的游牧民族之间,爆发了领地与资源争夺的战争。之前记载甚少的匈人部落异常勇猛,一路从亚速海的东边一直向西杀过来。

当时有个堪称强盛的游牧部落叫阿兰国。在匈人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阿兰国王被杀,余部向匈人投降。休养生息一段时日后,更为壮大的匈人队伍奔向东哥特。

东哥特本来也很强大,曾经征服周边多个弱小部落。但当匈人策马而来时,那些被东哥特征服的小部落趁机反攻。内外交煎的东哥特人大败投降,不愿成为匈人队伍士兵或奴隶的东哥特人则举家向西迁徙。

匈人头骨

一个为罗马帝国效劳的匈人官员如是说:

“匈人不会耕作,只会如恶狼般扑向哥特人,从他们口中夺食。哥特人辛辛苦苦养着匈人,匈人待他们却如同奴隶。”

匈人很快追击到了西哥特。他们的骑兵所向披靡,所到之处,除了杀戮就是抢掠。西哥特人不得不为了抢占新地盘而向罗马帝国发起攻击。而罗马帝国则以金钱收买勇猛的匈人,来抵挡来势汹汹的西哥特人。

在这样的你征我伐中,欧亚大陆各个部族都颠沛流离。为了保护家园和争夺资源,无论男女都披甲上马杀敌。匈人在持续的战斗胜利中,蓄养了他们战无不胜的狂傲,并逐渐形成了王国的治理雏形。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作品《宗教利奥与阿提拉的会面》

在阿提拉之前,他的两位叔伯在匈人部落里实现了“双王共治”。他们野心勃勃、兵力强盛,逼迫罗马帝国求和。双方签订联盟协议,罗马帝国承认匈人的新兴势力,并每年给予匈人一笔丰厚的贡金。但是,

“用钱来拴住一个匈人部落,其效果正如水滴落在滚烫的石头上,很快便蒸发掉了。”

“上帝之鞭”的诞生与落幕

阿提拉于公元452年进攻意大利。他带兵到达意大利北部的摩德纳时,城里的大主教吉米尼亚诺正在城墙上散步。阿提拉问他是什么人。大主教说,我是上帝的仆人。阿提拉则回应:

“我是阿提拉,上帝之鞭。不尊重主人的仆人要被鞭打。”

于是,“上帝之鞭”在后世成为了阿提拉的代称。

匈人的第一代“双王”死后,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列达一起继位为第二代“双王”。但是阿提拉不甘心与兄弟分权。他设计谋杀了布列达,从此大权独揽。

阿提拉通过英勇无比的战神形象,赢得了手下的耿耿忠心。而且,他并非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以实力攻城略地的同时,他也晓得利用各方势力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无论是撕毁盟约,抑或出兵抢掠,阿提拉都出师有名。

他要迎娶向自己求婚的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姐姐,并且要求皇帝附上半壁江山作为嫁妆。拒绝的后果简单粗暴,就是开打。

2001年美国上映的电影《阿提拉》

历史学家约达尼斯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阿提拉:

“阿提拉生来便是一个注定要征服世界各民族、令所有国家陷入恐慌的男人。”

不过,他遭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西罗马帝国将领艾提乌斯。

双方都不断游说各方部族加入战斗。最后,在今天法国东北部的卡塔隆尼亚平原上,所有人进行了决战——沙隆之战。经过各部族之间天昏地暗的短兵相接,战斗以阿提拉的失败结束。他被迫签订永不再侵犯西罗马帝国的盟约。

但是,失败与盟约都不能束缚阿提拉的野心。他的目标转向东罗马帝国。但是在出战之前的休养生息期间,他在迎娶一位日耳曼裔新娘当晚,却意外死去。

油画《阿提拉之死》

他的死亡,让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都惊喜莫名,认为这是“上天的礼物”。而在匈人王国,却是一片哀伤的血腥。匈人们扯掉自己的头发,在脸上抓出深深的伤痕,来给阿提拉送行:

“最伟大的战士不应以女性的哀号和泪水,而应以男人的鲜血来哀悼。”

尽管阿提拉子女众多,但是争夺王位的几个儿子当上国王后,都未能延续父亲的威猛。匈人王国从此衰落。

阿提拉在当下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1940年发布了一份侵占法国的指令《绝密突击令:阿提拉行动》。指令规定“若有反抗,立刻毫不留情地镇压”。暗喻之下,希特勒自比为阿提拉。

但随着德国与苏联的战斗,希特勒又自比为打败了阿提拉的西罗马帝国将领“艾提乌斯”,而将斯大林比喻成“阿提拉”。可见,阿提拉在欧洲拥有一个多维度的印象。

尽管暴戾的阿提拉在后世得到的评价多数偏于负面,但是依然有其崇拜者。不少人匈牙利人仍愿意讲着匈牙利人源于匈人的故事。

1954年意大利和法国上映的电影《阿提拉》

无论是1954年由意大利和法国共同拍摄的电影《阿提拉》,还是2001年美国拍摄的电影《阿提拉》,都对这位以威猛名震史册的王者,作出正面的描写。

而克劳斯·罗森教授《匈人王阿提拉》中,阿提拉绝不只是戏剧与电影所润色过的英雄或暴君,而是在历史进程中,同时代人所记录的野蛮部族国王的生动形象。

书中列举的丰盛史料,通过作者精心按照时间轴将它们串联起来,在读者面前铺开的一幅罗马盛衰发展中一个重要时段的最为贴近真实历史的画卷。

所谓传说,总是拥有真实历史的内核,无论它属于一个王,还是属于一个帝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