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和通讯作者真的那么高贵吗?SCI论文署名原则!

2020-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橄榄果

在国内,SCI的权威性还是备受认可的,因此,发表SCI论文已经成为很多单位晋升评职称的必要条件。论文嘛,肯定是有作者的,不过在SCI论文的作者栏这一项中,一般来说都不会只有一个名字,而在这些名字里,当然还是第一个更受刊社方重视。

那么这些名字的前后顺序有什么讲究呢?具体都代表着什么呢?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建议根据以下4条标准确定作者身份: 

1、对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 

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 

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 

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的问题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在作者身份中,又分为第一作者、贡献作者和通讯作者几个类别。

第一作者

简称一作,是作者栏中的排在第一顺位的作者名字。一个课题中,从实验研究到实验报告论文写作,有多个研究人员,而一作也就是在这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人。

共同一作

如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几个人在其中的重要性都不分上下,无论剔除掉谁,都不能够完整完成这项课题,这几个人就可以为共同一作。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前一个人做了这个研究并取得了进展,但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继续下去,另一个人接手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且两人的工作皆有重大贡献,也可以商讨成为共同一作。

例如,Nature在其“作者须知”中指出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的署名方式,也可在这些作者的姓名旁边使用符号来标识,并说明“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

贡献作者

指的是对这个课题文章有一定帮助或者是给出过关键性意见的人,但较之第一作者而言,对整个课题的贡献又没那么大,即可为贡献作者。在一作后,依次排位二作、三作……以此类推。后面几作的重要性递减,不过其实后面都差不多,作用和影响力也并不大,大部分刊社一般都只注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

一般是指整个课题的总负责人,如果是研究生论文或者博士论文,这一栏多为导师。通讯作者提供课题研究的经费,论文的思路等,也负责与编辑进行联络和解答后续读者的疑问等等。

一般来说会把通讯作者放到最后一个位置,但也有一些会放在第二个位置。通讯作者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作,甚至在国外,通讯作者比第一作者更重要。并且国外大多数刊物,通讯作者需要有一个固定的通讯地址,这个地址可以是研究室,也可以是通讯作者的办公室。

共同通讯作者

有时候一个课题可能有不止一位负责人,论文就不止有一位通讯作者,称为共同通讯作者。不过有一些刊物并不鼓励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一作,因此在投刊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刊社方有没有要求,如果刊社方不允许共同通讯作者或者共同一作,会自动选择第一个为通讯作者/一作。

除了上面这几类,还有一些人员可能对这个课题研究有一些贡献,但却达不到可以署名的条件,可以选择在论文后面的致谢部分将这些人员名字列上去。

作为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 

1、协助研究的实验人员或直接参与临床观察的护理人员; 

2、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 

3、对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仪器、检查等)的机构或人员; 

4、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但不宜列出得到资助的经费数量); 

5、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给予审阅和提供其他帮助的人员(但不宜发表对审稿人和编辑的过分热情的感谢)。

最后说一下,国内的期刊很少有共同一作,一般都是要求只能有一个第一作者,然而国外的SCI期刊就不一样了,是允许共同一作的。因此很多作者都会选择发SCI论文来作为评职称的方式,不过就算是共同一作,肯定是没有独立一作评价高哦~


图文来源公众号:SCI硕博职称EI核心论文发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