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沟通方式真正高妙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与别人的讲话沟通。为了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总是试图说服对方:用事实说话,往往是言之凿凿,却效果不佳。
小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做事敷衍,你苦口婆心,全然无效;高堂父母习惯节衣缩食,不肯享受生活,屡次劝说宣告失败;和同事合作,对方的工作理念大大增加了劳动成本,又难以沟通……。这些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不一而足。实践证明,简单而直接的说话方式,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如何才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听者愉快地接受呢?这个周末有幸读到了《故事思维》这本书,顿觉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用故事包装真相 比罗列事实效果更好
真话往往不那么动听,所谓信言不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不爱学习的小孩子,会被否定,被指责没出息等,通常换来的是消极反抗。比方可以讲,一只小猪盖房子,辛辛苦苦盖成的房子,却在一次风雨中倒塌了。为什么呢?他忘记了把地基打平整,砖石之间有碎瓦没被发现,粗心是多么要不得呀!用故事替代说教,往往让孩子获得启发。
一直坚守着勤俭节约生活方式的老人,是断断不能对其说,“余生有限,去日苦多!”,那样的话,一番美意反成了让父母伤心的刀剑。可以说,同学家的父母开始享受生活了,平时看看养生节目,吃饭不马虎,还经常出去旅游,现在身体健康,越来越年轻了。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一定要真实,这样才有真情实感有说服力。
跟同事说话就更要讲究些策略了,不可以单刀直入,而应该以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可以说,某一个单位的人,通过某种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家工作很愉快。一定要说的真情可感,不要杜撰。
讲故事不需要长,有时一两句话就可以。重在为要阐述的道理或事实,搭建一个平台,把事实注入听者的大脑并储存起来。我们要讲的故事里面有细节,有人物,有事件,这样经过包装的故事,避免了直接生硬,听者会少些抵触,多一些亲切,更容易接受。
我们讲故事有时也是为了避免了尴尬,应对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讲一个故事就能轻松化解。好的故事还可以承载多一些的信息,帮助听者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引导他们看到没看过的世界。有的故事,可以帮助人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甚至可以将一直厌烦的工作视为有意义,从而会由抵触变为接受。
“故事思维”就是,相同的事实,不同的背景,也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除了会让人更容易接受,还常常会给人以启迪。好的故事,如同将软件置于别人的大脑里,以后每遇到相同的场景,这个故事就会再一次循环出现,并发挥作用。我们不妨试着刻意练习故事思维的讲话方式,让沟通更顺畅,真正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