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过与听到的距离
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竟然听不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今天晚自习的事,我终于明白:讲过与听到是有一段距离的。
今天晚自习,准备考试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试卷上基础训练上的配套习题,因为教材的修订,练习册一直到期中考试时才发下来,所以前几个单元都没有做,我今天晚上准备把第四单元进行一个单元小结,于是在教室里说:“大家拿到测试卷后,抽出第四单元测试卷,其他的原封不动交给组长。”
学生都忙着发卷子,抽卷子,然后把剩余的卷子上交,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写卷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龙拿着一张卷子走上讲台,怯生生的说:“老师,我的期末总测试。”“你从哪里抽出来的,剩余的卷子呢?”我说。
。龙吞吞吐吐的说:“满给我的,一会儿又说苗给我的。”“到底从哪来的?”我有点生气的问。
龙彻底懵圈了,声音极低的说:“我也不知道。”没办法,知道再问也是白问,就说你先回到位置上,我把卷子整理一下,再说吧!后来我把全部卷子整理完后,才发现他没有抽出的卷子,抽出来后给龙,龙才得以做试卷。
等到考试进行到一半左右,苗又拿着卷子走上讲台,略有尴尬的说:“老师,我的这张卷子是第三单元的,把卷子抽错了。”我真是无语。
接着熙也走上讲台,耷拉着脸说:“老师,我的卷子也抽错了,抽成第三单元测试卷子了。”我更加郁闷与无语。
我看着他们两个,没好气的说:“卷子都在柜子里,你俩自己找去吧!”
他俩也不敢多说话,跑到柜子前面,打开柜门一份一份的查找卷子,熙大约用了两分钟就找到了自己没有抽出来了卷子,拿着飞一样的跑回座位上。而苗则是把卷子翻了将近一半,才找到自己要用的卷子,慢腾腾的走到自己座位上去了。
经过今天晚自习发试卷这件事,我在教室里公开讲的要求,竟然有三个同学把卷子弄错了,说明这三名同学根本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或者是没有听清楚要求,或者是听清楚了要求,但在动手操作时心不在焉,导致最终弄错试卷这样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真是数不胜数呢?我给学生讲《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有这样一句话“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译文,原句的译文是“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离开了。”,学生在考试中译文“和别人说好了一起走,却不吭声自己走了”等等,翻译的结果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通过这样的事例,足以证明: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学生并不一定能听到,或者是已经打折扣的听到,这就导致学生听课的效果。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基本上能全部听到老师的讲解,稍微注意力不集中的,也许听不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有的会更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结果的千差万别。
其实孩子们的智商都是正常的,相差无几,但是认真与不认真就会导致结果的不同。所以在上课期间或者课下,做好课堂讲解知识点的复习巩固或者检查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