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上的西安千亿国企 还欠大众一个真相
古都西安的一家千亿国企,因一则人事变动登上舆论浪尖。
9月14日,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对现有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总经理及部分董事做出变更。
“千亿国企任命80后当董事长,毕业才1年的95后当董事!”没错,年轻总裁的无敌人生,变成了现实。这却在现实世界中引发了广泛质疑。
公告显示,变更前,西安高新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为阎玲,变更后,西安高新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为李甜。选举赵雪莹为董事,选举朱玥为董事,免去池芳董事职务,免去赵晓钰董事职务,免去阎玲董事职务。
根据公司发布的简历,李甜1984年8月出生,女,大学本科学历。新变更的两名董事也均为女性,分别为1993年和1995年出生,其中,1995年出生的那名董事在2017年大学刚刚毕业,简历中未现其他工作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确实是一家国企,成立于2003年10月17日,注册资本11.3亿元,股东为持股70%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持股30%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主营业务为工业地产业务、物业管理收入、污水处理业务、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等。
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净利润为7000万元。截止2018年6月30日,西安高新控股公司的总资产为1270.38亿元,总负债为867.64亿元,净资产为402.74亿元。
这三个“神一样的存在”,让多少人自惭形秽?80后90后,甚至是95后掌舵千亿资产的国企,这事儿靠谱吗?国企管理队伍年轻化之路走得这么快吗?究竟是唯才是举的选贤任命,还是吃相难看的人事腐败?
三连公告,从澄清到对高新区财政局局长被免职
11月3日晚,西安高新区做出了回应。“3名管理人员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在选用企业管理人员的方法上,我们还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诚恳接受网友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
一家大型国企,董事长兼总经理是80后,两名新晋董事,一个前年毕业,一个去年毕业。董事会七名成员,一水的80后、90后,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岂不奇怪?
面对舆论质疑,西安高新区财政局昨晚回应称,对3名管理人员的相关问题,经调查了解,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随后,该局再发声明,却称已决定对该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11月4日下午,西安高新区财政局通过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方微信“西安高新”发布说明,再次对“80后执掌千亿国企”作出回应。“西安高新”称,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已决定对该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同时,高新区纪工委已经介入调查。
11月5日凌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通过其官方微信再次发布声明:高新区财政局违反管委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用的相关规定,擅自变更企业法人代表及董事,经研究决定免去王进杰同志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局长职务;本次舆论关注的李甜等3人,并无特殊家庭背景,整个任职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打招呼等违纪违规现象。李甜目前月工资4351元,朱玥目前月工资3600元,赵雪莹目前月工资4200元,在任职前后薪资无变化。
西安市颁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新担任企业正职领导人员的,一般应具有同级副职两年或下一级正职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二周岁;新担任企业副职领导人员的,一般应具有下一级正职两年或下一级副职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
如此说来,这三位年轻高管,尤其是刚刚毕业一年的这位95后,即便再学霸、再有能力、再有管理经验,这些硬性标准也都是达不到的。其实,不只被舆论关注的3名当事人,涉事公司目前任职的董事会和监事会10名高管其实全部是80、90后。
去年高层有50后 如今全员80/90后
2017年10月,当时西安高新控股的董事长、总经理为阎玲,其1970年5月出生,历任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经理、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副主任、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主任。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团队的众多人员中,年纪最轻的是宋琦,其1980年1月出生。年纪最大的是肖萍,1957 年 2 月出生,为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职,历任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当时担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职工监事。
如今,西安高新控股管理层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位八零后人士——郭晶,其1981年 4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历任山西省临汾市 交通局办公室文员、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员工、西安佰仕达人才服 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现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西安高新控股管理层中年纪最小的是朱玥,女,汉族,1995 年出生,籍贯陕西西安,2017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现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11月3日晚,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在回应中表示,近期,高新控股公司按照事业单位员工不得在企业兼职的要求,分步对原董事、监事等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临时调整,共指派包括李甜等3人在内的10名董事及监事为高新控股管理人员,其身份均为高新区会计核算中心企业身份的工作人员。
对于“娃娃兵”任国企高管,另一种分析是,这些人不过是“花瓶”。因为西安有规定要求企事分离,即事业单位员工不得在企业兼职——高新区财政局的回应也提到这点。
千亿国企是空壳公司?利润总额低于政府补助
许多业内人士在研究企业时,一般会自动跳过高新控股。原因很简单——这就不是一家市场企业。真正市场化范畴的公司是高科集团,而高新控股一般是开发区管委会的融资平台。这就是一家融资用的壳公司。一般会被装进去很多基础设施类的资产,做大它的资产规模,便于在金融机构、债券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业务。国内多数开发区都存在此类情形,除却产业投资平台之外,一般都会再设立一个融资平台企业。
西安高新控股在发行文件中承认,除2017年以外,2015年、2016年、2018年3月末,西安高新公司的营业利润持续为负,但作为高新区内基础设施开发及建设主体,公司享受多种补贴收入,2015年、2016年,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收入6.09、7.05亿元,主要体现在公司营业外收入中。
净利润方面, 2015年-2017年分别为35132.99万元、47701.42万元、 10956.11万元,均低于政府补助金额。
一句“未发现不正常社会关系”,太过笼统空洞。声明中提到的“在选用企业管理人员的方法上,我们还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更给大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80后董事长、95后董事”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相信相关部门调查后会有论断。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二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