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时间管理类

“碎片化阅读”,让你每天多出2小时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沐老师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扰:囤了很多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化完?微信公众号干货文章已经很久没有点开?工作生活忙碌,很难找出大块时间来学习吸收?想学的知识太多,时间太少,由此产生焦虑感?

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信息共享时代,我们的兴趣也被广泛的激发点燃,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都想要去学习了解,然而我们的时间又是如此有限。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自身能力已是生存是必修技能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是当代人热衷追求的,也因此时间管理成为当下人们热衷学习的课程之一。

“碎片化阅读”是什么?

很多人反对碎片化阅读,认为”碎片化阅读“知识难以形成体系。其实这是对“碎片化阅读”认知的误区。”碎片化阅读",是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碎片化阅读”的核心是概念,通过概念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碎片化阅读

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搭建知识体系?

第一步,从兴趣出发,选择碎片化阅读的内容。

我们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包围,我们的兴趣多却坚持不久,“碎片化阅读”,切勿囫囵吞枣,什么都想抓住,最后的结果便是什么都抓不住。因此,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比如我最近感兴趣的内容是阅读方法学习,那么我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全都和阅读有关,这些内容,不局限于书籍,还包括公众号、简书、知乎、得到上的文章,以及相关的课程等等;搭建知识体系,要求我们不局限于一种方式的学习,而是多种渠道,多方学习,才能对一个知识点理解更深更透彻。

第二步,搭建知识体系。

很多人觉得知识体系很难形成,其实前期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炼别人的体系结构来应用,知识体系结构来源有两个,一个来自课程,一个来自书本。而知识体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比如碎片化阅读,我的知识体系结构是:碎片化阅读是什么——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如何通过碎片化阅读搭建知识体系——如何让碎片化阅读更加高效。而每一个模块下又细分很多小模块。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学习相关课程,提取他们的知识结构,整理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书本的目录以及课程安排其实都是按照知识结构划分的。

第三步,提炼—链接—融合。

找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后,需要对知识进行提炼。提炼,即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他提炼出来;链接,与自己的经验相互链接;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关联后,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为什么说碎片化阅读的本质是概念的学习呢?比如“碎片化阅读”这一类内容,通过碎片化内容(文章、音频等),提炼出来的概念可以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化、提炼、链接、融合、知识体系等等概念,这些概念需要填进相应的知识体系里面。有了足够且清晰的概念之后,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了解清楚,通过不同概念的组合,就可以形成知识体系。

如何让“碎片化阅读”更高效?

第一,明确自己的碎片化时间

每个人对碎片化时间的理解不一样。在我看来,碎片化时间即我们每天除了长时间段和恒定的时间外剩下的,都是碎片化时间。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对自己时间有更多的掌控。碎片化时间包括:等车的时间、排队的时间、无聊会议的时间、外出办公车上的时间,会议开始前等待的时间,因其他原因导致工作无法继续等待的时间等,如果仔细记录,你会发现你每天的碎片时间加起来有1-2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碎片时(取自洋葱阅读法)

第二,善用工具

推荐工具:印象笔记,印象笔记支持语音录入,可以用来收集素材,并且平时看到的文章也可以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当中,可以新建一个“收集箱”的笔记本,用来收集相关主题的素材。同时,印象笔记有搜索功能,可以搜索与主题相关的所有素材,实现“零存整取”的功能。印象笔记也可以用来收集灵感。

第三,收集和整理碎片化阅读内容

我们平时可以养成收集碎片化内容的习惯,比如在知乎、公众号、简书上看到相关主题的文章,便一键收藏到印象笔记的收集箱当中。等我们有碎片化时间的时候,就不需要去思考要看什么内容,而是直接从收集箱里搜索阅读。同时,放进收集箱的内容,需要定期整理,每周找2-3个小时的时间对收集箱的内容进行整理,放入相应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总结:碎片化阅读,就是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核心内容,然后与自己曾经学到的知识或者相关经验相关联,再经过加工、重新组合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因为素材短、时间短,逻辑性不强,因此我们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时,要在一段时间内只关注一个主题的内容,同时要反复学习提炼,才能让碎片化阅读帮助我们高效人生的利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