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精选理事会·教育想法

教育 || 孩子面临“分流”,父母还能做些什么?

2021-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安心小屋

理事会•教育专栏推荐编辑 :仙灵

编辑推荐语:

孩子面临分流,说明学业出现了问题,总体上有三种情况。父母仔细分析看看自己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口。

本文投稿给理事会•教育专栏,欢迎大家关注专栏的优秀文章。


经常会有父母在发现孩子成绩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感慨:

我们早些时候能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就好了;

我们要是早能了解这些方法就好了;

我们早点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就好了;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帮助孩子就好了。

这些感慨是不是特别熟悉,我记得我老母亲到现在还说当时二姐初中学习挺好,就是没好好管,结果成绩掉下去了终究是来不及补救了。

就好像现在常说的“分流”,常说的要接纳一个平凡的孩子,常说的要感恩一个没能考上远方大学,却能每天回家陪伴父母吃饭的孩子。

这些话,听着都特别有道理,用来劝解别人也会让人无话反驳。可是父母自己在说出口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丝丝无奈、可惜、不甘心,心头会涌上无数个“如果”。

如果还能有“如果”的话,父母们会怎样做?会做得比现在更好吗?

很可惜的是这个世界有时间的维度无法更改,有“因果”来左右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因此,当初的那些“没做到”,现在有结果呈现出来,我们难以接受这些结果,可是除了感慨,还有其他什么是可以做的呢?

父母的期盼究竟是什么?

很多父母说,我们希望孩子考上大学,无非是希望他的未来更幸福。从这个想法的目的看,是要孩子幸福,从这个想法的思想根基看,是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幸福。

今天想讨论的不是上大学与幸福的关联程度,也不是要调整父母预期,让父母接纳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更不是呼吁那些孩子还小的父母一定要看到这些前车之鉴,尽早开始鸡娃。我们只是想看看当前这样的情况下,父母还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帮助孩子更向前走一步,帮助他对未来产生信心和期望。

到了分流的时间节点,已经有被分流风险的孩子,从外在的表象上看,就是成绩不够理想。但是他们的成绩不理想背后,有各种各样的的原因,我们分析清楚孩子的原因,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第一种孩子:小学成绩不错,初中表现欠佳,成绩下滑。

这种孩子通常在小学里看着还可以,学习成绩主要靠一些小聪明就能搞定,因此疏于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方法的训练,造成到了初中发现随着学科增多,课程内容难度增大,变得力不从心。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可能会经常因为成绩尚可被夸奖,因此,自认为学习不难,有些骄傲。当进入初中发现小聪明已经不管用的时候,就有点慌神,而小学阶段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就产生了对自己的质疑,进而有些泄气,努力过后不见成效就很容易放弃。

其实,由于此类孩子相对而言对学习并不反感,也愿意为了学业成绩做出努力,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找到他们的科任老师,请老师指导一下各科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各学习阶段的小目标。

父母的任务则是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执行学习计划,以便于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利用各种测试来检验这些方法,帮助孩子看到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鼓励孩子做出更多努力,建立每个小阶段的学习信心,让他感到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好处,提升自信。

这里的关键是父母的帮助。让孩子自觉主动的去做这些事,一是他们可能没办法调动资源,另外就是他们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自己很有可能在看不到明显进步的时候选择放弃,这个时候父母的鼓励至关重要。

第二种孩子:小学成绩就很一般,学习兴趣一直不高,但在其他领域兴致满满。

如果孩子学习兴趣从小学开始一直都不高,学业上往往需要各种帮助才能勉强跟上大部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放弃孩子,也没有让孩子放弃学业的灌输。孩子单纯就是不喜欢课本学习这件事。

但是孩子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兴趣点,比如喜欢观察、动手、思考、绘画、音乐等。

(再次强调:电子游戏不在此列)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能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性,在心智成熟的过程上,存在差异性。

父母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综合他小学到中学的这几年,他对学业的兴趣和投入到底是怎样的。除了学业外,在哪些方面他能沉静下来专心去做,心无旁骛,谈到什么事情他会两眼放光,神采飞扬。

面临分流的孩子,虽然心智并不成熟,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对自己也有了很多现实的看法。

父母不妨开诚布公的与孩子沟通一下未来的去向,如果真的不去读高中,他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成熟想法。如果孩子没有任何想法,混混沌沌,那么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认真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点,看看有哪些可能性,列举出来。

比如,我有一位博士的朋友,夫妻二人属于高知人才,孩子从小爱玩,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习。到了初中,孩子喜欢上了做饭,眼看着要考高中了,孩子也丝毫没有动力去努力一下。

朋友夫妻俩跟孩子沟通了很多次之后,发现孩子确实不想继续高中的学业,于是两人转头开始研究国内哪些学校可以学到专业的厨师技能,厨师都有哪些途径需要走。资料找全了以后,他们把所有资料摆在孩子面前,告诉他如果不去高中,就得走这样的道路,一样不轻松,一样需要很努力。

结果,孩子欢天喜地地拥抱了父母,在职业高中的那些年,朋友晒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回家做的各种硬菜,他们说跟着孩子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也是人生一幸事。

他们不是没有过纠结和不安,他们不是不想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读高中、读大学,找个体面的白领工作,只是孩子志不在此,强按牛低头的事情,总会事与愿违,不如顺其自然了。

第三种孩子: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勉强跟得上,但是学习没有动力,也没有其他兴趣。

这样的小孩子,其实是父母比较头疼的。看上去一直都不那么糟糕,可是到了最后,还是不尽如人意,而且孩子似乎也说不出是否喜欢读书,但是读书以外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吸引他的地方。

这样的孩子,需要父母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心:他总能找到他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请注意,父母没法直接帮助孩子找到他感兴趣的事情。

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问过孩子,”你究竟想要什么“。孩子自己也从来没有机会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就好像一直没长大,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学业上的不拔尖,可能会让他有些悲观的解释风格。

所以,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对自己提问“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哪怕他们给不出答案,这样的思考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能帮助他留意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有可能会引起他关注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就像一个还没有打开开关的马达,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那个启动的开关。

如果孩子没有什么明显的长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能让我与大多数一个水平”,这个问题就会引发接下来的更多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我需要哪些帮助,我怎样才能做我想做的事”。

这些问题,会让孩子对兴趣、才能和自我意识产生最初的感觉,引导他在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事情方面有了更宏观的意识,并最终在他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寻找自己的路。

家里如果有这样的孩子,那么家长需要专注于与孩子建立稳固和善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有信心的接受新挑战,同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大多数孩子都不做的运动或者其他事情,让孩子在这样一些方面获得优势感及自信。

无论如何,孩子如果真的走到了“分流”的关口,父母不必如临大敌,放平心态,在能够帮助孩子的地方帮一把,扶一程,即便这种帮助可能并不能改变最终孩子要走的路,但是这个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爱的支持,也更有力量前进。

父母要相信,孩子能走很远,他们会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会收获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