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想要什么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3人  部落10

在一片混沌中,生命诞生了。

相比那些靠重力引力,喷发的火山,流动地水,呼啸的风。

生命要有意思多了。

生命可以自由生长,甚至会自己活动。

它为什么能自己动呢?他运动又何目的呢?

因为生长,不断地复制与繁衍。

在生物之中,又诞生了更有意思的。

地球的生物圈中,相互侵蚀,捕猎。此消彼长。

有一类动物却脱离了生物圈,疯狂生长,遍布全球。甚至改变了地表的模样。

对,就是我们人类啦。

人类也是动物的一员,其实和残酷的自然界动物一样弱肉强食。

也许你认为像南京大屠杀,德日意纳粹造成的惨剧,已经足够可怕了。

可这样的事情,翻翻人类的历史。不论在不同族群,甚至同族群中,屡见不鲜。

在战争中,在种族歧视下,在阶级统治中,人命如草芥。

但人类是拥有文明的,并自认为有人性,这种区别与兽性的东西。

人类的文明从哪里来的呢?

是利用了火?发明了语言?发明了各种机器?建造了房屋?

是从想象中来的。

也许是人的脑容量很大,几乎给见到的东西,都取上了名字。

是那种达成共识的名字。

这就像硬件基础上,有了软件。人们靠这个软件,指挥人群行动。

这个比蚂蚁和蜜蜂那种信号,厉害多了。蚂蚁能在全球范围内,指挥蚁群行动吗→_→

这个软件就叫文化。

说起文化呢,我们可能想到文字、电影、动漫等载体。

生活中所有的人造物品,也都是文化载体。

只是像语言文字图画这类,专门用来表达的东西,站在文化的中心。

现在是毕业季,有些班级会穿上民国学生装,照一张民国风的照片。

虽然你看这个衣服,和现在的衣服相比没有太大的不方便,和现代的衣服差别不大。

可你看今天大街上穿的普通衣服,没有文化感。但看到民国学生装,这个文化感历史感就特别强烈。

也许几百年后,我们当代的衣服也很有文化感了。

那是不是越老的东西,越有文化感呢?

就是一个再普通的东西,经过千年,那就是历史文物啊。

文化是积累的产物。

虽然,过去那些东西,放到今天实用价值已经很低了。

但它们最后都能转换成文化符号,留下。

到如今,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文化符号了。

尤其是当纸张生产成本降低,印刷效率提高。

文化这东西,喷薄蔓延到整个人类社会。

以至于,出生的儿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融入这个社会。

无论去不去正规的课堂学校,社会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必须知道才能融入其中。

知识就是力量。

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可用媒介可以说很多了。

文字只是其中一种,我们还能自由地使用声音图像视频,甚至实时画面。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你不用这么做,看视频就可以了。

但同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书籍依然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会这样呢?

我看了许多电影,记录片,名师讲座,能不能算作博学呢?

电视剧起到的教化作用,比书籍其实大很多。许多俗语谚语,还有历史等,从电视剧看到的,比在书本上看到要记得牢多了。

即便有更直观的表现形式了,文字依然至关重要。

文字是我们语言思维的表现,语言是我们这个文化世界的基石。

我们作为一个生物,自然赋予的意志就是繁衍与扩张。

那我们作为一个文化概念中的人,文化的意志是什么?

文化建立了一套,反映现实世界的标识,并在这个标识基础上,建立了许多虚拟的连接。

就是各种故事。

为什么我们要听故事,要看电影?这些虚拟的东西,对我们有何实际意义呢?

甚至,人类在文化概念中,追问我们为何而存在,世界为何而存在。

我们简直向上帝一样思考着。

处于文化中的我们,是迷茫的。文化的意志是什么呢?它想实现什么目的?

你的好友找你借钱,借多少合适?帮到什么程度合适?

当面临情感与金钱,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时,就暴露出了文化对现实的无能为力。

现实生存始终是硬件基础。

这虚拟的文化,似乎什么都想要。很难捕捉出一个核心目的来。

当你问一个人理想的生活是什么,一定是在经济完善的基础上,然后全是些诗情画意的东西。

可也竟都是些虚的。唱歌舞蹈写诗画画弹奏旅行……无一不与文化相关。

我们已经在现实硬件基础上,发展出文化了。

当这个硬件基础完善到不需要人类思考,人不再思考生存问题,文化才会暴露出它的终极目的吧。

想起高中时,晚饭后,会坐在课桌拿起日记,回想这一天我又想明白了什么,却没什么可记下来的。

大学的时,吃完晚饭,偶尔会带上耳机去湖边走走。

然后不断地琢磨,有什么真正永恒地东西。

总感觉有些真谛没有悟出来,总觉得生活一片朦胧。

然后呢,没有然后。走回来,还是开始生活。

我们得不断地,投入到生活中。不断地吸取材料。

文化也许就是想,把世界每个细节都虚拟化一遍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