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过中秋(摘)

2022-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天下果盒1234

中秋节若一个人过,是怎么样的光景?

苏轼似乎常一个人过中秋,一不高兴就怀想子由,来个明月几时有。

他烦恨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小心出卖了个事实:他经常一个人过中秋。

辛弃疾与苏轼一样,豪迈里透着深情。赶上中秋,辛弃疾会写这样的词送人: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他这样关山万里过的大英雄豪杰,也终于要怕老,也嫌月亮不照人圆,只好祝福别人儿女相聚吃莼鲈。

——莼鲈是张季鹰的典故,他当年《水龙吟》里「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也是这玩意。所以在我想象中,辛弃疾一直在镇江北固山吃鲈鱼。

苏辛最好的中秋词,都是一个人过中秋时写出来的。

我小时候,过中秋懵然无知。

现代城市里有看月亮习惯的人,少。

到中秋,一家人吃月饼,上阳台或院子里看看月亮,「哇好圆啊!」过去了。

到后来,看月亮总成了中秋节最后一个典礼了——类似于过年,大家都忙着刷微信红包、吐槽春晚、吃年夜饭。彼此拜年,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看月亮何时会成重头呢?

看苏轼辛弃疾就是了。月圆人不圆时,看月亮才会触发情肠。所以大多数发自肺腑的中秋好词,都是离别时写的。

不,我倒不是想说离别了才去珍惜。

大多数人不能回家去看月亮,是因为离家了,有比中秋看月亮更重要的事。

这事连苏轼与辛弃疾都不能幸免。

再说直白点,大多数人生的倾向,是越来越孤独的。

所谓孤独,也就是不被理解罢了。

回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角度,稍有年岁,自然明白。

孤独这玩意与日俱长,越到后来,越成为人生常态。

单纯想要有人陪,其实很容易,转身回老家便是;

为什么许多人回不去了呢?理由千奇百怪,但大略可以这么说:

回到不孤独的、喧闹但安全的环境里,就像回到小时候;

少烦恼,但也少欢乐。许多离家出去闯荡的人,都是存着点念想:不怕烦恼,只是怕不快乐。

而人世间喜乐无常,大多如此。少忧则少乐,多喜则多忧。

一个人过中秋的话,也没啥,看看苏轼鲁迅辛弃疾都孤独,未必心安,至少知道世上这样的也不止自己。

毕竟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孤独着,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孤独—但依然可以在这一晚,看看同一个月亮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