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抑郁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翟龙宝

最近随着娱乐圈的明星和周边朋友的孩子抑郁症自杀事件,并且远到张国荣哥哥,近到很多明星自曝患有抑郁症来看,抑郁症俨然成为了世界性难题。在我国,抑郁症患者达到了9000万人之多,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殊为复杂,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因为抑郁症去世,抑郁症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陌生;然而,随着抑郁症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呈现低龄化趋势,也该引起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层面的重视。

我们身边往往会有乐观者和悲观者出现,那么什么是悲观者,什么是乐观者?

乐观者:失败和挫折只是暂时性的,每次失败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乐观品质的人是快乐、自信的,他们有较强的适应力、竞争力和耐挫力,在学习成绩、工作成绩及运动成绩上通常比悲观者都表现得更好,而且健康状态通常也更好,甚至更加长寿。

悲观者:坚信挫折和失败都是他自己的错,并且认为这种不良影响会长期持续,难以消除。他们认为自己对挫折和失败无能为力,并将这种感觉延伸到其他的事件上。悲观的人很容易放弃,常常陷入抑郁之中,就此一蹶不振。

那么导致悲观和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呢?

不同的解释风格,决定了你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解释风格,就是你对一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人们一般会从三个维度去解释一个突发事件:人格化、永久性、普遍性。

悲观解释风格:认为事情的发生都是自己造成的,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自己也无法解决,而且这件事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事情,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感。

乐观解释风格:认为突发事件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而且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是短暂的,也不会波及到其他事情上去。那么即使失败了,他也能很快恢复。

解释风格形成于童年时期,8岁时基本定型。解释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受父母,特别是母亲解释风格的熏陶。

第二种途径,是孩子犯错误后,老师或长辈批评时所采用风格的影响。

第三种途径,是经历危机的体验。

如何远离悲观,更乐观的生活成为了现在的主要话题。书中作者提供了一套 “ABCDE法”,来帮助人们摆脱悲观思维。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

B(Belief)就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C(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