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虎意象写作文章谈写作艺术之家

【谈写作】文学写作需要逻辑吗?

2022-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寻香V

文学写作需要逻辑吗?

常有一些写手抱怨自己缺乏逻辑,所以故事编不好。

另有一些写手说,写作的时候,很滞涩,作品没有气韵。

这两个说法是一个问题。

我们先看看逻辑是什么

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

我们通常说的就是形式逻辑(广义上的逻辑用语哲学各部分学科),也就是归纳和演绎,这是我们处理事务和科学研究必须使用的。

至此我们看到文学艺术是不需要逻辑的,或者说很大程度上不是需要逻辑的,逻辑的原则是理性原则,从概念出发。

我们再看看文学是什么

选用最普通的说法)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此看不出逻辑的影子,而只看到感情,感觉,直觉,幻想,想象等非理性因素。

文学艺术不依赖逻辑。(依赖什么大家自行研究)


写作是写对生命的体验,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营造一个小世界,按说是人人都可以的,因为一切都是写自己。之所以不顺畅,原因很多,其中写作时候的状态不对,是非常常见的。

假如写作是为了讲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即便是自己的,也会非常难讲,因为有趣而不同寻常的故事是极少的。三国水浒是民间流传不断增减的故事,也就是久经考验,再经过文学家加工,其中故事性比较丰富,并非文学家有一肚子故事来编织出来的。文学作品故事性强的毕竟是少数,姑且不论,故事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不是核心。

写作从一颗种子开始,种子有生命,方法得当,就能长成大树,每一棵树都是美的。但是让树活起来,不残缺,是很难的事情。

假如一篇作品,一开始就不是深入内心挖掘的,如果作品能活,只能说是运气好。

生命体验是什么?

树,你想到了什么?一棵植物。和你有关系吗?没有,那棵树是树的一棵,和万千树木没有区别。

而你想头脑中的那棵树,可能是老屋门口的那棵,也可能是现在院子里的一棵。这棵树的树皮,树叶,上面你用刀刻过几道痕,你在树下乘凉过,你还踢过它,你爬过它。这棵树和之前那棵树有什么不同?

这棵树和你生命关联了,这就是凝聚了生命体验。你写这棵树,就是写你的生命。生命不可描述,但和生命关联的树可以描述。我们需要编造一棵树吗?不需要,每个人都有。

我们也不需要编老实人被欺负的故事,我们自己就曾经被欺负过。当然,如果你没有被欺负过,你不要写,你写欺负别人的故事,哈哈,那是你的生命体验,你头脑浮现你上一次揍一个老好人的情景,假如你觉得有点心痛,那么你找到了。干吧!

头脑里浮现的树和生活的树不一样,但更真实。假如你沉浸进去,一切都有了。但假如你理性思考,又回到一棵植物,你看不到那些生命痕迹,只看到生物意义上的树没。

我常说意象。有的朋友也有意象,可是意象自己看不懂看不清其中意味,这些写就写不好。比如有一个车站意象,但是白色不得其解,只好胡乱写一个车站遇到小偷的故事,怎么可能好呢?

应展开联想,我为什么想到这个意象。和什么人关联,我为什么都次念念不忘?也许会发现,这是一个踏上人生路的象征,当然,也可能象征着别的。通过这个方法,找到意象的意味,并由此产生感受,进而推动作品发展、流动,气韵也就有了。

如果意象过于复杂,比如梦,或者意象有一堆难解的东西,那么可以选取其中可以理解的那一小块。比如车站空无一人,是否意味着孤独呢?或者意味着想寻求安宁?再反过来判断一下,这个感受是不是真切的感受。

进行意象的思考,需要一种沉浸状态,也就是非理性状态。七分非理性,三分理性,类似做白日梦。写的时候沉浸进去,忘我一点,像一个艺术家那样,保持一种专业姿势,不管你是小白还是老手。环境安静,泡一杯茶,甚至放轻音乐,都有利于进入沉浸状态。

一旦写,让自己放松,不要跳戏。句子不连贯也不要紧,继续写。不要一写到房间,就落到自己的房间,一写同学,就落到某个同学身上。尽量上思绪延伸,脑海里出现的以前没见过的景象,不要当它是假的。这些非理性的幻想幻象,往往是生命体验凝聚而成,可能是三件事,也可能是五件事混合而成,也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的生命浓缩而成的具体形象。假如你不能沉浸,总要跳戏,用理性去判断它,必然就无法沉浸。七分非理性来描写,三分理性来踩刹车,防止幻想无边无际。

写一千字左右,看一下,理性稍微审视一下,能说得通,就行。不要过于理性,要总结一点什么,总结了就没有秘密,也就无法探索到隐秘的事物。

如果不是为了探索,讲自己理解了的故事,意味着人人都有这个故事或者人人熟知,写它为何呢?有价值吗?

只有保持非理性,梦游的状态,才能探索,作品才有一层朦胧,一种张力,自己也有一种渴望,如此让作品流动,气韵生动。

文学写作依靠逻辑,是缘木求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