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如何阅读的人,可以看看这9种方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秋叶大叔所写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他个人总结的阅读方法,秋叶大叔一共列举了10种阅读方法,将自己在阅读时所常用的其中9种在此进行了整理,先奉上一张简单的方法目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7791/c2bddf84bdae3b6c.png)
对于不知道该如何阅读或者对阅读方法还未形成很好认知的朋友可以看看,说不定就有适合你的阅读方法。当然,搭配使用以下阅读方法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通读法:培养思考的框架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在开始的时候先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该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籍。以此建立起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批判性阅读、思考的框架,当然建议有时间先系统的阅读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作品,先建立起一个思考框架的框架。
2、树读法:进行主题阅读
找到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通过大量搜集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书籍、文献进行主题阅读。可以事先拟写一个对该领域想要了解的内容的大纲,然后购买这个领域相关的书籍,从最经典的那本书开始看起,并对照自己写的的大纲内容,进行梳理充实,然后再去读该领域内的其他书籍。
遇到相同的内容,可选择跳过,遇到不同的内容,思考后觉得认同的,则整合进入自己的大纲内。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颠覆了自己的大纲结构,或者发现自己的大纲中遗漏了重要的内容,则马上对自己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改。
总而言之,先让自己对该领域的思想体系先成型,再去吸收。
3、图读法:啃“硬”书
硬书多是指那些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享受很高的声誉,但要读懂作者的书会感觉相当的吃力。
对此类书,可以采用最简单、原始的做法,即从概括或者直接摘录书中每一段、每一节、每一章作者所传递的中心思想入手,将书籍的大纲拼出来。
4、框读法:阅读陌生领域的书籍
阅读陌生领域的书籍,要先有一个相对整体感的框架,通过阅读书籍前言、后记、目录等内容,建立对一本书的初步阅读框架:
(1)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等);(2)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种还是多种);(3)造成问题的原因(全部列出);(4)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哪些且具体如何操作)。
作者进行框读法时常采用的框架:
(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自己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段落)
①写出总结句;②解释“总结句”;③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还是不可行;④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个观点让你产生了共鸣?比如,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列举自己身边的事,再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客观等。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描述事实,非表达观点)
掌握的框架越多,读书的角度也越多,所以要多学习不同的框架(心理学的框架、历史学的框架、管理学的框架、社会学的框架等)。
两个经验:
(1)阅读一本书的动力越强烈,最终能转化为已用的知识就越多
(2)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读书收获更快
5、炼读法:阅读畅销书
难有时间进行系统阅读、主题阅读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依旧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先消化,再内化,最后输出,而动笔就是主动消化的过程。输出,则可写书评、做分享。所要达到的核心目的就是将作者的逻辑从书里面提炼出来,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清楚。
6、逆读法:阅读“传道书”
“传道书”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观点很有名但有偏颇的书。你可能会对书里作者的很多观点存在异议,或者认为在某些条件下这些观点是不成立的,那就可以试试反着读,即列出你认为书中错误或者在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的观点,同时说出自己的理由,进行一一反驳。
7、抄读法:阅读“大牛书”
一些书的知识或者作者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理解范畴,那就不要硬着头皮去做书评,先老老实实的把作者的观点摘抄下来,记个印象,说不定随着时间、经历的增加能够有所理解。不过摘录的时候,对一些颇有感觉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写下自己的感悟。
8、仿读法:阅读工具书
有些侧重于介绍方法的书籍(多是工具类书籍),当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方法是否有用的时候,那就先读起来,然后照着书里的方法去做做看,看一百遍不如动手学一遍、做一遍,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闲读法:读快餐书
偶尔读读快餐书,既可以放松一下大脑,还能够了解到时下人们都在看些什么书,对于这些受欢迎的快餐书,可以学习其中的长处,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