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3 日计划&日回顾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19人  成长路上的碎碎念

一、今日计划&回顾

(一)今日计划

0913日计划.PNG

(二)今日回顾

1.总体完成情况:

0913任务完成情况.PNG 0913周计划完成进度.PNG

2.具体完成情况:

核心任务

(1)Teach Now项目
预期成果:听课笔记,作业提交,进度记录
完成情况:第二次听课笔记完成,提交第一次作业;进度记录未完成。
预计用时:3.5小时
实际用时:2小时33分钟
差距原因:没有提前做好记录表格,且由于计划中没有明确写出,没有做记录的意识。
改进方案:尽快完成记录表格,并将记录进度写入计划。

(2) 《思考快与慢》共读0914早
预期成果:阅读笔记,幕布笔记,反馈文档,微博日签
完成情况:幕布分享笔记整理未完成,其他全部完成
预计用时:3.5小时
实际用时:1小时46分钟
差距原因:今天已经决定把整理笔记的任务安排在第二天进行,但没来得及更改计划
改进方案:明天把所有更改的地方全部更新一遍。

每日常规任务

(1)老大文章学习-59天
文章:《永澄:TMBRT,解决各类行动上的疑难杂症
成果:微信留言截图
收获:一个解决行动问题的万用模型
用时:40分钟

(2)睡前英文小说阅读(Frankenstain)-Day01
进度:Chapter1 P31-P34
内容:介绍背景
用时:47分钟
(3)百词斩背单词Day40
进度:GRE 541/2904,总数1355
成果:托福核心30个打卡
收获:
用时:40分钟
(4)0912日回顾文档
成果:简书回顾文档
用时:74分钟
(5) 坚持运动
成果:keep运动记录截图
用时:126分钟

(三)未完成任务处理:

二、今日反思:

(一)亮点&原因

1.今天执行过程中的亮点在于:
(1)Teach Now上课整体状态好很多,且顺利提交第一次课作业。
(2)尝试用老大的五步法检视阅读第五章,思路果然清晰太多。
(3)第一次完成睡前阅读任务。
2.这些亮点背后的原因有:
(1)让自己处于学习区的状态,更多地关注学习本身,而非自我表现的好坏。
(2)克制内心求快的本能,在找到关键词之后果断停下来开始构建。
(3)周日要跟Nancy见面聊小说里面的内容,且已经说好自己会完成前三章阅读,内心有一定的压力。

(二)不足&原因

1.今天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于:
(1)起床很晚,上午可利用的时间特别少。
(2)Teach Now上课之后没有及时记录学习进度。
(3)早睡计划时间推后。
2.这些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有:
(1)所谓的早睡计划基于愿望设定的时间,并没有对自己实际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对自己具体需要睡几个小时,几点睡可以保证睡眠质量没有详细的了解,在不清楚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假设,并试图靠意志力来达成这个假设,这简直是反人性的。
(2)记录学习进度这个任务只写在了计划表中,但执行任务时用来参考的任务清单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而且本身这个任务是本周新加的任务,还没有习惯做这件事,所以很容易忘记。

(三)经验封装

1.基于以上亮点与不足,可以封装的经验有:
(1)时刻牢记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到新东西,而学东西本身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丢脸的过程中进行的,总是想要表现完美,那是呈现区的事情。
(2)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几乎所有的柳暗花明,都出现在慢下来之后。
(3)如果靠自己的意志力无法完成某件事,那就给自己找个外力,刻意给自己制造认知紧张。
2.可以改进的地方及下一步可以采取的行动有:
(1)对最近两周以来的睡眠情况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作息调整方案,并从下周开始执行。
(2)下周开始将执行过程中的记录和进度记录全面列入计划,将记录文档作为重点核查成果之一来帮助自己逐渐建立监控的习惯。


三、工作记录

上午 →4小时30分钟

9:10-9:54  百词斩Day 40   43分钟
09:54-10:48  Teach Now项目第二次课   53分钟
10:48-12:29  Teach Now项目第二次课后:提交第一次作业+查看第二次作业要求  1小时40分钟
12:34-13:49  日回顾0912文档  1小时14分钟

下午 →4小时22分钟

14:25-15:05  永澄文章留言Day59  阅读+留言  40分钟
15:07-15:33  0913日计划  26分钟
15:33-17:03  每日时间重新规划 1小时30分钟
            (1)作息时间记录表(2)8阶段训练表(3)teach now课程记录表
            (4)老大文章统计表(5)阅读记录表 
17:04-18:10  《思考快与慢》0914早 检视阅读第五章+听分享  1小时06分钟
18:11-18:51  《思考快与慢》0914早 反馈+日签   40分钟

晚上 →3小时51分钟

20:05-22:11  散步+小新聊天  2小时06分钟
              (1)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个体的评价=不同角度的解释(可能有对有错)
              (2)没有无缘无故的负面评价,只有看得到与看不到:汽车上的黑点
              (3)一味追求认知放松带来的问题:拒绝成长
              (4)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不等于否定人格
22:20-23:18  日回顾0918  58分钟
23:35-0:12  Frankenstain Chapter1 P31-34  47分钟

**工作总时长:12小时43分钟
**预计总时长:10小时30分钟

四、今日收获与总结

(一)今日收获

1.执行意图:使用“if…then…”的思考范式
• 围绕阻碍自己达成目标的“关键情景”,制定自己的执行意图卡片,将帮助我们成功实现目标。
2.执行意图使用策略:WOOP
• Wish:愿望阶段,问一下自己你是否真的很想实现这个目标?
• Outcome:图景阶段,你是否真的想过图景中那样的生活吗?
• Obstacle:困难清单,将你刚刚的困难补增上去。
• Plan:解决阶段,用 if/then 来设定应对场景,解决问题。
3.甜面包热汤模型
• T:Trigger,触发器;
• M:Motivation,动机;
• B:Behavior,行为;
• R:Reward,奖励;
• T:Trigger`s Sensitivity,触发器敏感度。
——用来解释和分析,找出某一种行为背后较为根本的原因

(二)今日总结

今天《思考快与慢》共读的内容是第五章,里面讲了认知紧张和认知放松的相关知识。老大分享的时候提到,认知紧张和认知放松其实是一条直线的两段,这两种状态中间有一个阈值,处在下端阈值之外的人感觉不到认知紧张,而处于上端阈值之外的人感觉不到认知放松。
想到自己以前一直被周围的人评价为乐观。不只一个比我厉害的人说过,羡慕像我这样没心没肺,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可是自己做不到。那个时候还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做不到的,不要那么逼自己,什么事情看开点,顺其自然不就好了吗?当时一直觉得是他们不愿意,而不是做不到。
今天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当年的自己和他们分别处于这个阈值的两端。
我长期习惯了认知放松,对于什么事情都不上心,没有任何危机感、紧张感,活在自己创造的美好世界里,我的系统2几乎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而比我厉害的他们一直都对现实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危机感,时刻都在准备面对竞争,他们的系统2被频繁地调用。
我一直认知放松的结果就是,结束了学生时代,从自己创造的美好世界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时候,开始密集地遭遇各种打击。
认知放松的状态下是无法应对现实中的强烈竞争的。竞争意味着紧张,对系统2的需求增强,而我的系统2在长期认知放松的状态下,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的能力。
我的乐观和没心没肺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变成了最致命的问题。毕业前期求职屡屡受挫,却始终没能冷静清晰地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做出改变,反而陷入了越来越深的不自信当中。现在想来,正是一直以来没有感受过认知紧张的状态,在突然遭遇打击,需要调动系统2的时候,完全没有经验,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办法深入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在哪,解决方式是什么,反而一直陷在对于自己创造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不一样的迷惑当中,被一种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困住。
而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自己系统2工作能力缺乏,思维能力太弱。由于只有认知放松的经验,在突然面对认知紧张的局面时,一下子进入了悖论层。当时又不懂得用三层系统解决问题,于是在迷茫和焦虑中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自信,并为了重新回到认知放松的状态,直接放弃了跟现实抗争,再次缩回了自己的世界。这一待就是两年。
这两年中不断地在自我怀疑和自我抗争中反复与自己周旋,不断地增加新的知识,才慢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渐渐学会了用思考的工具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靠近中间的阈值,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认知紧张。
真正体会到认知紧张之后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都在坚持努力,而更多不那么优秀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在各种无意义的事情中消磨时光。
真的不是他们天生勤奋或本质懒惰,他们只是处于阈值的不同端而已。


记录信息:

【回顾时间】22:20-23:18 58分钟
【结束时间】10:17-12:07 1小时50分钟
【共计耗时】2小时49分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