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想法散文

预测和复盘

2021-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小青和一句顶一万句

今天的《硅谷来信3》第182封信 阿西莫夫:为什么不要预测未来 。
文章举例:19世纪的上海人即便接待了由2021年穿越回的客人,他们仍然不能理解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是怎么生活和运转。他们可能还在考虑:>*住在高层的人甚至可能不会经常离开大楼,那么在大楼当中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的独立的小社会。在楼房内部,需要有餐厅、市场、裁缝、理发师等等生活必须的场所和服务,而且这些场所每隔几层就需要反复出现。

由于上下楼实在不方便,在建筑物之间可能需要修建一些桥梁,方便上层的人彼此来往。如果必须要离开建筑物,在下楼的时候,可能还可以依靠类似螺旋滑梯这样的内部结构来提高效率,但上楼就没办法了。也许每隔几层会有一些专门的休息室,供上楼的人稍事休息,再继续爬楼。

阿西莫夫在小说中还写了很多更详细的“分析”,展示一个19世纪的人如何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设想高楼大厦中的生活。阿西莫夫写道,按照这些思路,这个19世纪的人还可以继续分析下去,这样的房子是怎么建造出来的,需要什么样的材料……等等。>*
19世纪的人完全不了解有一个叫电梯的技术。其实并不是当时的人没有想象力,而是因为如果漏掉了一个想象不到的技术突破,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就会彻底偏离方向,这就是阿西莫夫讲的“电梯效应”。

现在社会,电梯是生活的底层硬件技术之一,没有它,人类举步维艰。如同生活中必须有水、空气、阳光。

没有谁能完全预测未来,如同阿西莫夫小说中,没有预测到的“电梯”一样;这些技术是在科技演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应用技术,它结合了物理、电力、经济、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一步一步完善,且跟人类生活无缝对接,甚至让人类无法离开。

关于预测很有可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电梯的发明实际上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催化剂。古人能从历史规律中窥测到未来肯定发展快,但没有人能预测到这么快。应运而生的电梯为此按了加速键。

还有谁敢说,准确的预测未来?

有了预测,再说说事件发生后的“复盘”。
脱不花说,复盘不是从头到尾的回忆发生过的 事,而是回忆面临每个节点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这是置身事外,用客观的视角看待发生过的事。

咱们继续回到电梯助推科技进步这个话题,复盘一下电梯的发明过程。

在1853年美国人奥蒂斯(Elisha Otis)制造出了最早的升降梯,也就是电梯的雏形,只是那时电力还没有大范围应用,他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

到1857年,奥蒂斯的公司才给一个五层的大楼真正装上升降机。

直到1880年,西门子才发明了电动的电梯,而那时的电梯还更像工地上的起重机。

到1887年,美国人米尔斯(Alexander Miles)才发明了安装在大楼内部,能够开关门的电梯。这距离奥蒂斯最初发明升降梯已经过去40多年。

这么看,电梯的发明也是一步一个坎,也没有谁明确电梯就是用来往高楼里运载人的构想。高层电梯的出现而更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共同衍生的新物种,当我们再次回看的时候发现,是我们用现代人熟悉的习惯和视角“定义”了电梯的发明,为复盘人为的做了“发展路径”。

事件随时保持发展变化,预测如同刻舟求剑,很不靠谱。
复盘呢?相对稳定,需要深入事件发展过程,去采访置身事中人的所思所想,然后做假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