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战争中的冷静与挣扎,都是源于无助

2022-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雨墨苍澜

      “暴力与性,是战争中最无望的呐喊”——《罗曼蒂克消亡史》。

      我觉得这两样都是痛苦的。其实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看了王路的《压抑与忏悔》,我以为我会受王路的影响,顺着他的思路去解析这部影片,但是没有。程耳的拍摄视角和一线演员顾左右而言他的模糊言语,让这部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也有我见犹怜的部分。

      先说度部,这个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日本特务,早早的潜伏在上海,周旋于帮会老大之间,取了陆先生的妹妹,生了孩子,也打麻将,讲上海话,喝茶,识进退。影片开头度部就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当事人都没发觉已经身陷囹圄的时候,度部站起来说,我的先走了,这是茶楼,不要搞乱了,我还要来喝茶的。很轻松,转过身慢慢度出去,慢悠悠里透着股冷血的味道。后来在野地里汽车上强奸小六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失控的,军车慢慢的压上来,小轿车一步步退回野地里,军车刺眼的灯光打的他睁不开眼,一排排笔挺的军装,刺刀直逼夜空,他眯着眼从下往上看过去,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心,瞬间被碾压的粉碎,何况还当着小六这么一个下贱的女人呢,所以这种羞耻感需要一种凌辱来平衡,更何况这个女人本来就是他想要很久却不敢要的女人。强奸是必然的,但也是绝望的,渡部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他只是急于摆脱军车带来的羞辱感,所以他很匆忙的,竭尽全力完成了这个过程,直到早上,他才恢复成冷静的专业的特务,但是,对小六特殊的感情,让他把小六偷偷带回上海,偷偷囚禁在地下室,茶余饭后,发泄一番,但这也是无望的,两人都是无声的,小六想自由,渡部想回日本。两个人拼命地做,仿佛能撕破战争带来的种种不行,回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行为无异于以头撞墙,以一种痛苦掩盖另一种痛苦。

      渡部要杀陆先生,也就是他的大舅子,因为陆先生不肯和日本人合作。“杀了陆”渡部说出来的时候很平静,那么如何杀了陆呢?灭门,也包括渡部的妻子。灭门前渡部给自己做了一件防弹衣,其实就是一个装红酒的铁罐,他实验完毕后,与他妻子有一次深情的长拥,但这不代表他良心上会有多大的忏悔,他最终去看他的孩子,并抱起来奔跑,日本式的双腿外翻的奔跑,骨子里他是日本人,在家里吃寿司 讲日语,席地而坐,日式的房子。屠杀,血流成河,渡部后来往外走的时候,没有多看一眼,他的妻子就躺在一摊血迹中,渡部回去,处理小六的事,但是对于小六错乱的情怀,让他并没有痛下杀手,最后一刻他放弃了,渡部转身有投身太平洋战争,这是他的新任务。

      他也有梦,他在横滨有一个家,还有地,可以养活自己,战后他会去找他的儿子。但是路在知晓真相后,用两块金条把渡边输了出来,跟路一起来的还有小六,路在战后找到了她。为了让渡边走出战俘营,能够射杀,路打死了渡边的大儿子,已经成年的大儿子,路一开始就知道渡部不会走出来,好,那就打死你的大儿子,还我儿子的命。渡部走出来,对他的小儿子说 无论如何要活下去,这个小六方面说的话一样,只是当年是他考验了小六,今后谁会考验他的儿子?小六举枪打死渡部的时候,留下了泪水。她与渡部之见,除了恨,还有什么。渡部临死前一直再讲日语,他装够了,他是日本人,他不要在讲上海话,他恨死上海话和上海菜了,他装了一辈子,他不想再装了。

    再说路先生,路先生一直游走在暴力的世界里,但是最亮点有两个,一个是灭门时候,他一边往外逃跑,一边用眼睛看着死去的人们,脚步仍然沉稳规律,没有一丝停留。另一个是射杀渡部的大儿子,什么稚子无辜,路先生有大是大非的观念,但是杀人不是衡量大是大非的标准,更何况一个枭雄。你不出来,我还可以杀你小儿子,怎么样。这是电影的亮点,他并没有拔高道德观,它真实还原了一个刀头舐血的枭雄的世界观,杀人,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也是最好的筹码。

    不得不说章子怡,我自从梁朝伟版《叶问》里她饰演的二小姐,在火车站为父报仇,废了对手一身武功,那个马什么说“你们家的武功,我还你了”,她说“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拿回来的”。那一刻的倔强 坚毅 孤独 和失落,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不得不说,章子怡演技真的好过当今年轻演员太多太多了。总而言之,是的好片,摄影也不错,还有钟欣桐,幸亏我没认出她[撇嘴],不然我的出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