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a12965fc9271

“别给年轻人添麻烦”

2022-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垄上稻香

“别给年轻人添麻烦”

“不给你们添麻烦。”这是我母亲挂在嘴边的话。

母亲今年83岁了,不得不从老家来投靠我,但她从来不让我替她做什么。

前几天,堂弟的儿子要订婚,邀请母亲回老家坐席。母亲想买一双新棉鞋,补一补掉了一颗的假牙。

我说:“我下班陪你去吧。”

可我下班回家,却见母亲高兴地向我“炫耀”她的新鞋,她齐整整的假牙。

母亲来小镇不久,对此地并不熟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打听别人,找到鞋店,又是怎样一家家询问,找到牙医诊所。

“我说等下班陪你去呢。”

“你上班那么忙,不给你添麻烦。”

“不给年轻人添麻烦”,让我想起了邻居孟老太太。孟老太太已是耄耋老人,身形清瘦,面色白净,但耳不聋,眼不花,走路稳健。每天坐在小院门前的一把带有靠背的竹椅上,迎来送往。

孟老太太是个和善、幽默的人,吸引了周围几个老人陪她聊天,说笑。有时老人们约她出去逛逛广场,逛逛街,孟老太太总是向院门里瞅瞅,悄悄地说:“不出去,年纪大了,别给家里年轻人添麻烦,万一摔个跟头跌个跤,不是给他们添麻烦吗?”

斜射的阳光透过门前梧桐树,柔柔地洒在老人身上,孟老太太平静而安详的坐着,看小情侣卿卿我我,看孩子蹦蹦跳跳,看阳光渐渐西沉。

“别给年轻人添麻烦”,是老人对年轻人的体谅,是对自我能力认知之后的自觉,自我的克制与约束。

多年前,楼下鲍老太太的儿子住院了,听说得了绝症,70多岁的鲍老太太每天午后将炖好的鸡鸭鱼肉装在保温盒里,坐公交车送给儿子。

一个雨夜,风凄雨凉,鲍老太太穿着雨衣,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步步上楼。

“鲍姨,怎么才回来?”接孩子下晚自习的我,问道。

老人停下沉重的脚步,喘着气,虚弱地说:“我从医院走回来的。”

我怔怔地看着老人:“怎么不坐公交?”家离医院有五六站路。

“我上车动作慢,司机呜地将车开跑了。”老人停顿片刻,“我不怪司机,我年纪大了,下着雨,天又黑,会给年轻司机添麻烦的,不怪他。我自己走回来的。”老人声音微弱却清晰。

老人用他们的努力、克制、宽容,体谅、理解年轻人,不给年轻人添麻烦。

但“别给年轻人添麻烦”,让人感觉老人的无奈,乖顺,隐忍。

让老人坦然地“麻烦”年轻人,让岁月在“麻烦”中添一份温情,添一份和谐与温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