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我究竟是谁。

2021-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蒙蒙简

81/365《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摘要:

三个假自我的分裂与形成

从三个自我的分裂和形成看,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伤害中长大的,我们根深蒂固的罪恶感、自责感、不接纳自己(我不够好、不够乖、不够聪明、不够优秀)、不配得到、应该受到惩罚的思想,应该是人类思想的常态,痛苦、焦虑、不安的思想也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都是矛盾复杂的情绪组合体。

三个自我在生活中的投射与泛化

我们遇到的都是我们自己不同层面的心理碎片在生活中的投射,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别人,我们也从来没有和别人打过交道。

三个角色自我

1.父母角色

角色重置:是扮演父亲,还是父亲的父亲?是扮演母亲,还是母亲的母亲?

    角色倒置:男的做了母亲,女儿做了父亲?有没有做母亲的父亲,或做父亲的母亲

?2.成人角色

是男人,还是女人?男性化的模板是什么?女性化的模板又是什么?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不做自己,做塑造的角色,受原生家庭标签化记忆的影响

3.儿童角色是男孩,还是女孩?

    三个自我,分别在婚姻、生活、工作中扮演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自我的对应关系

    1.超我化的父母自我——愿望型(要求、塑造、反塑造)

    2.自我化的成人自我——表演型(索取、归属)

    3.本我化的儿童自我——本能型(掩盖与压抑、儿童般的快乐表达与满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