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 | 那个夏天你看了《图腾与禁忌》(060)
2017-12-27 本文已影响87人
屡空
柯云路的《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到底说了什么?
1
肖莎莎
他碰了我的乳房。
也可能是钢笔碰的。
他救过我,因为我自杀。
我的父亲是恶魔,他对我做出那么多事情。
周汉臣不是恶魔。他像我另一个父亲。
我希望他是我唯一的父亲,可是不是。
男人都是坏的。
既然这样,他的死也和我没有关系。
2
阎秀秀
他抓过我的手。
也可能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普通握手。
周老师是好老师。
我喜欢过周老师。
但这个学生对老师的爱。
我是政法大学高才生。
我是干部,
单位老公家庭都归我管。
戴良才是喜欢我,
我没有利用戴良才的喜欢害周老师。
我不会杀周老师的。
3
类似的语言在全书出现,一群男女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又爱又恨。最后,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找了借口,把周老师乱石砸死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除了时代背景的意外,是否还有深层的原因呢?
柯云路在附文中点出了。《图腾与禁忌新论》,是柯先生看完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等著作的感悟,新解,批判。而且完全解释了《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的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语言后的动机和原因。
俄狄普斯情结,儿子们一起把父亲杀了,里面有敬畏,嫉妒,仇恨,反抗。再一起把父亲吃了,又有继承,认同,爱。
柯云路对此的批判主要是两点,第一,人类需要压抑自己的动物性。 动物性里的反权威,父权,嫉妒等不利于群体生活。
第二,很多现象表面可以归结为俄狄普斯情结,但其实是文化和历史的演变。
4
这样批判弗洛伊德是先进的,结合原小说其实就在指出这样的问题。表面好像是这些男女学生,因为俄狄普斯情结,因为时代原因,把自己的老师,像父亲一样的老师合谋杀死了。成人后,这些学生完全否认自己的行为,并开始各种狡辩和推卸。
这样的事情或者真有其事,或者都是虚构的,其实作者的本意还是批判。时代扭曲了人性,俄狄普斯情结并不是人性之一,只是看上去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