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后悔吗?诸葛亮的反应告诉答案,这是一场豪赌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点说明,情报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对战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三国中,最有名军师谋士诸葛孔明和曹魏大相司马懿肯定是人们熟知的。对广大读者而言,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唱空城计那段,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啧啧称奇。但是这有一点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为什么诸葛亮要采取如此冒险的做法呢?
就事实来说,这不是诸葛亮愿不愿意的问题,因为当时诸葛亮已经处在了兵法所说的”死地“的境地,身处位置极为不佳,又遭正面半包围之势,退路时间所迫,并未有有限的时间。
这还需要从当时的大背景说起。三国大后期,曹魏已经“发育”的实力超强了,蜀汉按照诸葛亮的攻伐战略,与曹操实力开战。空城计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按照诸葛亮的战术部署,谋士马谡领兵坚守街亭,以抵御入侵敌军,采取阻击战术,力求重击曹军;可是,由于马谡的个人原因,从而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西城缺少了天然关口屏障,直接暴露在曹魏军队的攻击之下。
司马懿领军,一路势如破竹,1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直逼诸葛亮的驻地。司马懿一方号称拥有15万大军,反观诸葛亮这边,仅仅只有留存的2000余名的老幼残弱士兵。只能说,马谡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弄丢街亭这个战略支撑点,使得局势天平朝着曹魏倾斜。诸葛亮或将面临被曹军全歼的风险。
论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一方完全不占据,相比较司马懿一方,正面开打,孔明必输无疑,可能几分钟后,诸葛亮就要跪在司马懿的面前。这个时候,只能出猛招了,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处于“死地”唯一解决办法。那一刻,诸葛亮也只能采取赌博的形式出招了,也许“搏一搏就会单车变摩托”。
书中说,诸葛亮拿琴在城楼上弹,城门大开,老弱残兵在打扫街道,总之是一副肃杀、冷寂的景象。诸葛亮采取“空城计”这谋略,唯一的支撑理由是,曾经对司马懿搞过情报侦查,对司马懿的性格摸索的十分全面:谨慎多疑。
果然,事情的发展确实是按照诸葛亮设想的剧本来发展的,司马懿多疑心,并没有率军攻城,下令撤军。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探讨一下,诸葛亮唱空城计不怕死吗?依照孤门君分析来看,诸葛亮已经是死马当活马医治,在他心中真实的想法就是,如果司马懿破城,他就从城楼上跳下来,以身殉国。要说不怕死,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在这些人看来,生死或许比不上荣辱,一个美名是他们的最大追求。
另一方,司马懿率领着15万兵士,攻城器具齐全,战力士气高涨,诸葛亮坚守的西城即使埋伏有5万人,司马懿也应当是没有任何可恐惧的。在之前孤门君说过,打仗就是要先搞情报工作,对于诸葛亮在西城的兵力部署,即使司马懿摸不准,倒是通过蜀汉的军力部署,和街亭斩将的情况,大致就可以预估出西城的诸葛亮的兵力。
所以,在孤门君看来,司马懿是故意“中计”的。既成全了诸葛亮,也成全了他自己。依照曹魏的15万大军,西城的最多守军不过5万,因为那里根本就藏不住更多的士兵。其次,街亭之战,蜀汉损兵折将,并没有有效的机动部队进行调动支援。故而,司马懿了解到,这是诸葛亮唱的一出空城计。如果单从司马懿认为诸葛亮是谨慎的性格,采取开放城门的大胆做法,定的一个计谋来说,司马懿的确有困惑,但是在巨大的差距面前,阴谋也就显得无举轻重。
因为在司马懿心中再清楚不过了,没有诸葛亮,就会没有他司马懿,曹操重新启用他完全是为了制衡诸葛亮;鹿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作为权术高手的司马懿比谁都门清。刚好借着诸葛亮的一出戏,一同演下去,双方都能有台阶下,都会有利益。从这个角度分析,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有意而为之,表面上是错过了杀诸葛亮的良机,实际上却是保全了自己。
但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在那样死地环境下,唯有一场赌上生死,才能有转机,其中的厉害关系诸葛亮也是了然于胸。
总的来说,如果把空城计作为舞台剧的话,那诸葛亮就是一个“逗哏”,而司马懿就是一个“捧哏”,双方演了一场大戏,专门给曹操看得。从诸葛亮最后的看着司马懿退军后的反应,琴弦断了,露出会意笑容,就可知晓,诸葛亮是真的害怕;而那一笑,恰恰是说明,司马懿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司马懿也没什么后悔的。
参考: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