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产品人儿,都应该知道啥是峰值体验...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某些时刻难以忘却,历久弥新的,那个时刻带来的温暖,你将终生难忘的,这种感觉就是“峰值体验”。
1
相信,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对象说要给你一个惊喜,没想到他给你来了一场终身难忘的浪漫求婚。
打农药时,你历经千难万阻,终于上了钻石段位,系统奖励你一个“闪耀之星”的勋章。
我就有这种体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跑步,在跑步距离突破了半马21.0975公里时,KEEP用非常欣喜的语音提示我: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半程马拉松的距离,你已经突破了个人最长跑步距离,继续加油吧。跑步结束后,立马收到KEEP官方推送的跑步成就:恭喜你,刷新了最长跑步时间的个人纪录,恭喜你,刷新了最远跑步距离的个人纪录。还发了一个挑战半马勇者徽章。那一刻,我无比荣耀,至今记忆忧新。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父母去旅行,回来后发现自己叫“乔西”的长劲鹿布偶丢了,哭的不得了。于是父母就骗他说,乔西去度假了。第二天,小男孩的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是丽思卡乐顿酒店的工作人员打来的,说在她住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长劲鹿布偶。小男孩的妈妈对酒店工作人员说,那太好了,我们昨天还骗孩子,说长劲鹿布偶去度假了,那麻烦您帮我把布偶寄过来吧。
到这儿,大家想一想,酒店的工作人员是怎么把这个布偶寄过来的呢?
几天后,这家人收到了酒店寄来的快递,打开后彻底感动了,这快递里面不断有“乔西”和一封信,还有一沓厚厚的照片,这沓厚厚的照片是“乔西”在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各个角落度假的样子,有”乔西“躺在那儿,旁边有两个人给他按摩,有”乔西“躺在阳光沙滩下晒太阳,眼睛上贴两个黄瓜片儿,各种各样的度假场景...
小男孩觉得这就是梦幻,简直欣喜若狂,他的父母觉得这简直是太棒了,感动的要流泪...
当看到这时,我也非常感动,你想一下,它的穿透力有多强,其实这就是峰值体验。
这是为什么呢?
2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受试者需要把手放在冰水里,使冰水没过手腕,实验时选取的水温会让人觉得有些疼痛,但是可以忍受,他们告诉受试者这样的过程需要3次。
第1次,受试者需要把手浸入冰水中60秒,60秒后他们让受试者将手从容器中拿出来。
第2次,受试者把手浸入冰水中60秒后,他们什么也不说,而是打开一个阀门,让温水留入容器中,这时水温有少量上升,让受试者的疼痛感稍微有些缓解,这个过程持续了30秒,共90秒。
而第3次呢,是对前面两次实验中的一次进行重复,他们问受试者想要重复哪一次的实验。
结果呢,有80%的人选择了第2次90秒的实验。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提出了“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依赖于该事件峰值时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潮时刻)与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评价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步决策。
还有一种说法叫过程忽略,也就是说中间的过程经常被忽略,而我们更注重的是峰值和结尾,所以,在结尾时候的感受才是我们对这个事情判断的依据。
谈一场恋爱,如果分手时分的特别的不堪,闹的特别的不开心,你会对整个恋爱过程都嗤之以鼻。
看一场电影,如果电影的结尾特别的烂,那么你对整部电影的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带着女盆友去上海迪士尼玩,乘坐“创极速光轮”之时,你们俩都兴奋到“爆表”,离开之前你给女盆友买了她最爱的米奇和米妮,女盆友开心极了,那么你对此次的迪士尼之游的评价一定会挺高的,说不定还会告诉朋友,上海迪士尼值得去。即便在游玩的过程中,你顶着烈日排几个小时的队,即使里面东西出奇的贵。
这就是“峰终定律”的表现。
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与结尾时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
为什么需要打造峰值体验呢?
3
如果把对产品的满意度从1分到10分做个排序,有的用户打4分,有的打8分,
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在填产品中的小洞,比如支付的不方便,有时会闪退,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让用户的体验从1分提到4分,其实,从1分提到4分所花的功夫,和从4分提到7分所花的功夫实际上差不多,但是呢,要能从4分提到7分一次,用户为我们做的奉献要比从1分提到4分高的多。
我一朋友喜欢海淘,是小红书、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的常客,她有次在网易考拉买了套护肤品,第七天了还没有发货,她联系了考拉在线客服,客服说这套产品缺货,我朋友很生气,她说,缺货为什么不早通知我,让我白白等了七天,当时,网易官方就打电话过来,进行了很诚恳的道歉,并给出了两套方案,第一,问我朋友要不要换成其他系列的产品,钱的话,多退少补,第二,让她选择退款,并补尝她200元钱。她选择哪套方案就不说了,但是从那以后她只在网易考拉买东西,而且,还把网易考拉推荐给了我。
那么,作为一个产品儿,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啥是峰值体验呢?借用梁宁的一句话:
因为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