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禁过度准备囤积,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伴随着生动的回忆,还是苍白的记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微光木木

这周一,公司工位更换,不得已将办公桌累积了5、6年的物品全部整理打包。

整理花了1个多小时,找到了很多遗忘蒙尘的物品:4年前的行业白皮书、4年前的颁奖证书、2011年的推介文;定奶茶的吸管、定蛋糕的纸托、剪刀、胶水······

整理的空挡我想到日本整理术的推广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和很多人一样,书买了,也看了,也知道了舍弃很多减法生活等,但正如那部电影里说的一样: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过了多少本书,了解过多少种概念,有过多少种想法···,但是对自己的改变究竟有多少?

之前一直信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成就了现在的的你!

但是你读过的书有多少还记得呢?走过的路有多少还能回忆?如果这些都如逝去的千百个日夜一样,没有留下痕迹,是不是给你带来的改变也不见得有多大呢?

于是,拿自己做了一个“解剖”,也许会有很多女生和我一样有各种囤积物品的习惯,给自己做个解剖,也许会理清自己的方向,对自己的认识会略微明朗一点。

先附上收拾后的工位,也许还是比不上你们的清爽利落,但已比之前进步。

一、“解剖”囤积物品

把整理出来的东西做了分类,然后看一下囤积这些东西最初的想法是什么?深层的原因又是什么?

类别一:4年前的行业白皮书、4年前的颁奖证书、2011年的推介文······;这种纸质文件好几摞,你的案头也许也有

当时的想法是:这些都是整理的资料,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日后会需要用到里面的内容。

事实是:浩瀚的文档资料,日后打开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纸质的翻阅速度太慢,真的需要参考也会在网络中搜索。


类别二:定奶茶的吸管、定蛋糕的纸托、剪刀、胶水······;估计这类生活办公用品,女生收集的会比较多。

当时的想法是:这些会极大的方便办公,比如需要贴发票的时候就需要胶水;多余的吸管,万一定奶茶的时候吸管不够可以用上······

事实是:每次带着这种万一的心理,不知不觉收集了3个胶水、2个剪刀,2把刀,50多根吸管······,但是当真的需要急用的时候,还是去财务借胶水剪刀,还是问快递员要吸管,并没有想象中的方便自己,因为自己已经忘记。

这两类是我整理的时候发现的最多的东西,深究一下背后的原因,是对突发情况的过度担忧,带来的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也就是一种“过度准备”。对很多情况都预想得到,准备好planA、B、C是很多职场中人推崇的行事风格,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这种计划性核心是应对变化的能力,而非物品。即知道自己在何处可以快速寻求到突发情况的处理办法,而不是拿出很多年前准备的方案顶上。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习得一种能力比准备好很多套方案更灵活实用。


二、“解剖”小时候

占有着过多的物品,还有一种不安全感在起作用。

我记得小时候,班上同学有两个和我比较要好的姑娘,晓和琳。

我曾经都羡慕过她们。

晓是个比较活泼的姑娘,最喜欢的事情是打排球,去她的房间,发现和男孩子的房间并没有太大区别,她最喜欢的东西是房间角落里的几个“脏兮兮”的排球。

琳是个文静的姑娘,喜欢看书,她的房间床上和柜子里都摆了很多玩偶,从兔子到大象到熊猫,都是我当时特别羡慕但没有的东西。

现在想想,我小时候的羡慕,是因为我对环境的不安全感和孤寂感。这种感觉,也许每一个孩子心底深处都有。比如晓的不安全感也许通过打排球就可以,琳的不安全感也许通过拥有很多玩偶的陪伴才可以。占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很多时候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空虚感。

其实占有的每一件东西都会变成自己的负担,比如小时候心心念念的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拥有后不舍得写,当我想用的时候发现我已经不太用得上笔记本了。相比如此,得到心爱的贴画后,送给了同桌,然后在我们相见回忆的时候,讨论到曾经有过的那个贴纸,尽管贴纸也许早已不见,但回忆的真实感远比拿着崭新的笔记本来的生动。

不要过度准备,不要过度囤积,希望我们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伴随着生动的回忆,而不是苍白的记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