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随记
坐在电脑前,双手支撑着下颚,眼睛目视着前方,有些茫然,又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不知从何处写起。
每天打字写文,就是围绕自己那点心情和情绪:高兴、快乐,郁闷、忧愁。感觉除了这点内容以外,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这是来自于生活经历的贫乏呢?还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缺乏细致观察呢?
引起高兴、快乐的事或人是可以写的,让人郁闷、忧愁的事或人也是可以写的。从以往的事件中,找出要写的事;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提炼升华,写出新意,这是一个劳心费神的过程。
“生活、思想、感情是文字的养料。没有这些养料,不管在文字上用多少功夫,文字也还要害贫血病。” 这是老舍说的话。一个不愿动脑筋,不爱思考的作文者,只顺从于自己的本性,把写好文字寄托于优美的文句,可能是写不出好作文来。
我可能就是这样的人吧,有些懒惰,一切随性,兴之所起,意之所至。
有时坐在家里,扬着脸不知道想什么,看什么,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而去,起来一无所获;
有时外出散步,毫无目的,心绪如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飘,不知所向,直到烦腻为止,回来却不知思想了什么。
有时,单曲循环一首歌曲,情绪由开始的兴奋到随后的恶心呕吐,然后强制性地把乐曲关闭,从那种情景中走出来。
阅读别人的文章时,看到文字优美流畅,布局巧妙而新奇,叙述的事平凡而脱俗,心中顿生羡慕,幻想着自己也能具有这样优美的文笔。
当自己打字作文时,却不想打稿,不愿回忆,不去构思布局,只想在打字中,把那点思绪、情绪通过键盘随心地流泻出来。把打字写作输出作为一种心理调节器,就如他人所说,作文是为了舒缓生活的烦恼和诉说这人生难以消除的痛苦。
以前写作文时,就是这样。审题后,在脑海中起个大意,设立一个模糊的远景,起笔而写,边想边写,写着写着就跑远了,匆忙中将它拉回,仓促收尾停笔,不修改,不检查。这种习惯直到现在。
鲁迅先生说: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近段时间,文字修改习惯在逐渐养成,渐渐地文笔流畅了,上下句之间的自然相接,文意的延续若隐若现。此时,再翻看去年的小短文,真的是有点不堪入目。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做事,不管是在单位内,还是在社会中上,都想做到更好。作文者也是这样,总想写出优美的散文,具有可读性的小说,让人赞羡的随笔。
写作素材的来源是难点,就是平时所说的写什么。这可能没有诀窍,多读书,读名著,与伟大的作者思想一致;作笔记,记录经典之句,优美文字;多观察,观察生活的点滴,记录社会事件的进展;多思考,把思想的火化记录下来。这都是素材的积累,久之作文就轻而易举。
现在给自己定了每次作文不少于1000字,希望能够坚持下去。既然爱好作文,又把作文作为生活的方式,那就坚持下去。有种子,又有辛勤劳作,就必有收获,至于收获多少,顺从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