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知足的心态练习瑜伽,但不轻言放弃,您体验过吗?
“知足常乐”这四个字,不知从何时起便刻在我的骨子里,其中的道理我熟记于心,并且能很好地做到知行合一。很多人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可在我的价值观里,我拥有的,才是最好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看法,才让我比较容易找到快乐。
凑巧的是,在研习班上,默瀚老师讲到了瑜伽八支中的内制,其中有一条就是满足。从瑜伽的角度看,满足是平静、安宁的关键,知足的人更健康,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享受平和的人生。倘若不知足,便会带来烦躁、生气、抑郁,甚至会自责到连生命都不想要了。
当我们对自己满意,喜欢自己时,才想照顾自己。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是不想照顾的。看看您身边的人,有多少是知足的?很多时候,大家是有梦想的,一方面不想放弃梦想,另一方面却又感觉很无力,继而产生暴躁、生气的情绪。
这样的状态有点矛盾,不知会不会把当事人逼近角落,带来压迫感。我们也许应该从小愿望开始尝试,努力实现它,让自己更快乐。在不断尝试中,我们依然保有知足之心。
默瀚老师特别强调,知足、满足并不等同于放弃。当我们遭遇失败时,我们需要有一颗知足的心,这样人才不会抑郁。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动用自己的智慧,我们才有机会找到东山再起的状态。
在日常的瑜伽练习中,您是否有一颗知足的心呢?背部伸展式我们都不陌生,而最初刚开始练习时,大多数人的腘绳肌都是紧的,背部很容易弓起。在瑜伽教室里,当我们全神贯注认真感受时,却发现头离双脚还差很远,而隔壁垫子上的同学却优雅从容地做到了体式的极致,怎么办呢?
这时要自暴自弃吗?还是安慰自己,“我的前屈不好,但我后弯好,我可以多上后弯课。”这样有点自欺欺人。难道就这么轻易放弃吗?不会有不甘心吗?
我没有太强的胜负欲,我也不太喜欢跟别人比较,看到自己的身体如此僵硬,我更多会鞭策自己,在心底保有一丝信念,只要持续练习,我总会进步的。
也许,我始终做不到这个体式的极致,但至少经过时间的洗礼,我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向内感受到身体的同时,让头一点点地靠近双脚。这种循序渐进的变化其实很让人有成就感。
似乎我这样的心态,很符合默瀚老师讲到的带着知足的心态练习瑜伽。困难、挑战总会有的,不要轻言放弃就好了。
最近,我又在别的体式中感悟了一下知足。像我这样的人,有时太知足了,反而造成懒惰。我是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者,每周努力做到五次体式练习,这当然不符合一名严格的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者的要求,但我已经尽力了。
在日复一日的熬汤过程中,心情总是上上下下,身体状态也不是很稳定,我的目标很明确,不管体式做成什么样子,坚持把一序列做完就是胜利。于是,一些我以前做不到的体式,如今身体可能准备好了,但依旧没有新的尝试,还停留在之前的版本上。
比如肩倒立中的盘莲花,这个体式看着就很难。我的肩倒立到如今也不敢说标准,但参加过艾扬格瑜伽密集培训后,对肩倒立有了新的认知,也在练习中让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觉知,但何时加上双莲花呢?我从来没有给自己设立过目标,因为我太知足了。
直到有一天,我的瑜伽微信群里,一位网友晒了她女儿做这个体式的照片,且提到她女儿是第一次尝试这个体式,就做到了,我心里很佩服她。下一个瞬间,有个念头冒出来,我是不是也能做到呢?我好像很久没有尝试过了,这与比拼无关,更像一种自省吧。
后来的练习中,当我确定肩倒立中,我的肩胛骨尽量立起来了,肩膀更多打开了,我就小心翼翼地开始盘双莲花,着实比在地面上盘要难一些,甚至一度我曾想放弃,然后鼓励自己,火候应该差不多了,再努力试一次。幸运的是,我做到了,双莲花是盘上了,但并不够一气呵成,双手也没能撑到膝盖上。即便如此,我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这源自我知足的个性吧。
得益于这肩倒立中的双莲花,当双腿落地时,我才切身感受到仰卧中的双莲花好难,我的腹股沟怕是承受不起,然后我就默默退出了。不过,我知道了自己身体的缺陷,往后再继续练习便好。
若说知足是一种美德,应该不为过,它能让我们更快乐,也能让我们接受自己的不足。希望瑜伽练习者都能拥有这样的美德,在体式练习中激励着自己,且在生活中滋养着自己。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了知足这种美德,我们会过得更从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