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平广记选》之钟傅
安陆郡有处士姓马,忘其名。自云江夏人,少游湖湘,又客于钟陵十数年。尝说江西钟傅,本豫章人,少倜傥,以勇毅闻于乡里,不事农业,恒好射猎,熊鹿野兽,遇之者无不获焉。
一日,有亲属酒食相会,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去家二三里,溪谷深䆳,有虎黑文青质,额毛圆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仆夫见而股栗。谓傅曰:“速登大树,以逃生命。”傅时酒力方盛,胆气弥粗,即以仆人所持白梃,山立而拒之!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须臾,复相拿攫。如此者数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良久,虎之势无以用其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丙相擎据,而仆夫但号呼于其则。其家人怪日晏未归,仗剑而迎之。及见相捍,即挥刃前斫。虎腰既折,傅乃免焉。
数岁后,江南扰乱,群盗四集,傅以斗虎之名,为众所服,推为酋长,竟登戎帅之任。节制钟陵,镇抚一方,澄清六郡。唐僖、昭之代,名振江西,官至中书令。
安陆郡有个姓马的处士,忘了他的名字。他自称是江夏(今武汉)人,年轻时曾在两湖湘江一带游历,又曾在钟陵(今南昌)客居了十多年。曾经说起一个江西人钟傅,本是豫章(今南昌)人,年轻时洒脱不拘,因勇力在乡里很出名,也不从事农业生产,只是喜欢打猎,什么熊、鹿等野兽,遇到他没有不被他猎获的。
有一天,钟傅参加一个亲属举办的宴会,他一向很能喝酒,当天更是喝得酩酊大醉,身边只有一个小仆陪着他,到傍晚时才往家走。离家还有两三里路的地方,山深林密,一头青皮黑纹的猛虎,额头上长着两圈白毛,气势十足地从森林中走出来,小仆一见就吓得双腿发抖,对钟傅说:“赶快爬到大树上去逃命吧。”
钟傅当时正好酒意上涌,胆量更大了,当即就拿过小仆手中的白蜡杆,稳稳地站在那里与虎相拒。老虎直向钟傅扑来,钟傅左右跳跃避开,并挥棍还击。老虎又伏下身子,钟傅也蹲下。
不久后双方再次搏斗起来,就这样反复多次,老虎的前爪搭在了钟傅的肩上,钟傅就用两手环抱住老虎的脖子。双方僵持了很久,老虎锋利的爪牙没办法施展用途,钟傅的勇力也无从表现,一人一虎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小仆却只会在旁边嚎叫而已。
钟家人见太阳落山了钟傅还没回来,觉得奇怪,就拿着剑出门迎接他。等发现人虎搏斗的情形时,就上前挥剑砍虎。老虎被拦腰斩断,钟傅才得以逃出大难。
几年后,江南大乱(指黄巢起义),四处群盗蜂起。钟傅因与老虎搏斗出了名,众人也服他的勇力,就推他为首领,后来竟然担任起军队指挥官的职务,成为钟陵的节帅,镇守一方的大员,维护了六郡的平安。在唐末的僖、昭两帝时,威名振于江西,当上了中书令(中书令在唐朝是实际的宰相,但从钟傅镇江西的情况来看,他这个中书令应是以节度使身份加的荣衔)。
《耳目记》共二卷,只知作者姓刘,名字及生平均不详。文中内容多为琐事,但亦颇有足资后世采撷之资料。从文章内容来看,成书应在五代末年。
《钟傅》即出自《耳目记》,载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骁勇”类。钟傅徒手搏虎,其勇不下于后世《水浒传》中的武松,而后竟因其勇在唐末乱世中镇抚一方,维护六镇平安,官至尚书令,其成就令武都头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