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即将消亡?看看真正的同传怎么看!
昨天收到好几个朋友给我转发的那篇同传即将消亡的文章,我所在的翻译微信群,我朋友圈里的同传们,也都就此文发表了意见,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呵呵”。
在人工智能大肆吹风的环境下,首先要被取消的是很多不需要太多脑力劳动的工作,比如需要精确数字控制的生产线,数据分析师,银行工作人员。前两者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但是经常去银行的人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哎呦我去,现在办一张卡好快,就几分钟的事儿,扫一下身份证,输入六位数密码,卡就出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精不精彩?
现在在一些银行大堂已经有机器人大堂经理在值班了。
但是为什么老是拿同传被人工智能取代做文章呢?
鄙人拙见,大概有以下原因:
同传显得比较高大上,这种职业被机器取代,做起文章来噱头大,够唬人;
机器生产商的营销推广需要,软文,做新媒体的都懂哒;
做文章的人,不懂同传,属业外人士,故敢如此放话吸睛。
曾经有中英同传在会议现场被院士说,哎呀,你们同传马上就要被机器取代了。这两位同传只能礼貌性的报以微笑,除了理解在某一领域做到高深至院士的人也有其无知的领域之外,别无他法。
来看看几位真正的同传大牛怎么看?
1. 英中同传Jason
经验丰富的英中同传译员Jason表示,微软是这语音识别及翻译方面的先行者,五年前就推出了同样的技术,当时网上也是惊呼,同传要被取代了,但每次微软举办的会议都是找活人来同传。
2. 英中同传Rex
大玉作为一名业内菜鸟,也问过澳加大使馆御用资深中英同传Rex,他表示,如果同传能被机器取代,那么绝大部分工作都能被机器取代了。
我们是在另一个英文同传Mary在三里屯组织的生日趴上聊的,他直接给我举例,比如调酒师,现在可以直接用机器代替,各种配方比例设定好,比人还要精准,但是调酒师不也还是在工作,说到底,还是人需要温度,人在那里,才有人气。
而同传,我不敢说机器替代不了,但是在我的职业生涯长度内,恐怕还不会完全取代,到时能看到合理的机器翻译,它能够取代人工译员,但是一些高端场合的人工翻译仍会保留下来,所以机器取代人工进行翻译,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到机器能够完全替代人工进行翻译的那一天,很多职业也都不存在了。
总之,机器取代人工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技术发展就是这样。而我们在技术层面上让机器能取代人工时,实际上的取代过程又会更慢一些,逐步分层次进行。
3. 翻译公司总裁张漫漫
再来解读一下科大讯飞的机器,我没用过,借用在珠三角洲既经营翻译公司还是双胞胎辣妈的漫漫女士朋友圈语录:
讯飞晓译目前的功能最多英文六级,而实际生活中,很多英语八级的人类连同传的边都沾不上,所以同传还是有几年饭吃。晓译翻译机目前的水平就适合做旅游扫盲,也可以做同传陪练机。
当然,作为一个爱接受新鲜事物的潮妈,漫总一向乐于看到科技进步,提升生活品质。她在朋友圈发出了各个机器翻译对同一段医疗器械公司的资料翻译,对比结果显示,谷歌完胜百度。
参加了各种会议,看了各行各业谈颠覆,听到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话是:同传不是机器颠覆的,而是被数量日益庞大的双语听众给灭掉的。
她还顺带着给出了报考志愿的参考建议,关于高考毕业生的报考方向,就外语类专业,我似乎又可以另开一篇。
4. 非资深中英德翻译高大玉
以上均为中英同传的意见,大玉作为曾经做过中德同传的业余选手,也有以下鄙见:
若干十年前,德语词典连识别德语的阴阳中词性都是问题,而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翻译功能,虽然有时错误百出,但有时也可以作为人工翻译的辅助工具,能够帮人节省不少时间,尤其是专业词汇的翻译方面,但是语法及理解就需要人工来整理,保不齐将来就不需要了,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未来谁都说不好,但若有一天翻译被人工智能取代了,那么被取代的又何止翻译这种高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职业?
就我目前常用的德语词典而言,很多专业词汇还都解决不了,枉论将语法复杂的德语句子翻译成中文了。一旦加上人的方言,语音,用词习惯,机器一下子就哭了,或者翻译出来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我曾经写过一篇翻译软件取代人工笔译的文章《你还真相信谷歌翻译APP那么神奇?》,你们可以看到,没那么容易,同传马上失业的说法暂时算危言耸听。
5. 资深中英德同传徐文
纳尼,我又问了一下人上周刚给默克尔昨晚德中同传的中英德文同传徐文女士,她从德国曼海姆给我发来了三条语音,大意如下:
她对科技持谨慎乐观态度: 1. 短期内取代是不可能的,现在还存在一些基本意思歧义,翻译软件对于多重含义词语无法处理,书面翻译尚且搞不定; 2. 上条提到的问题在书面翻译上解决不了的话,同传更不可能解决了,因为每个人的发音各不相同,机器的语音识别还做不到精准,所以就不用提同传了。现在机器只能做普通话和标准德语之间的简单翻译,稍微带一些口音,就搞不定了;3. 语音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后才是同传翻译技术。宏观来看,从思维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线性思维,而翻译是一个灵活应变的工种,只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将中文的诗句或者一语双关语翻译出来,我无法想象机器能做到这一步,起码短期内不行。
6. 意中同传高鹏
意语同传美女鹏鹏小姐(有多美?见《意语同传美女告诉你:商务场合这么穿》)表示,AI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外的认可度比国内高,国内需要更长时间被接受、认可和使用。
不过她认为,同传毕竟只是起到传递信息的左右,会议内容大家也都基本知晓,会议资料也有准备,所以同传被取代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相反,交传,是一个需要“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工作,不会被AI取代。
即使是同传被取代,也是英语首当其冲,我们小语种还是能苟活一段时间的。
————————————————————————————————
结合翻译群的各种消息:
1. 讯飞只是资本炒作的工具,文章只是炒股的工具,舆情引导股价;(同传Bingo)
2. 很多行业都受到AI的威胁,但真正被取代的工种少之又少,这种软文无非是为拉投资造势而已,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不如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吃吃喝喝玩玩乐乐;(Liz-上海中英同传);
3. 不排除展示机器翻译的某些厂家有作假的嫌疑,有译员在机器背后念稿。
本文写到最后,德语圈翻译老前辈周军老师表示,未来十年,同传取消不了,放心大胆去做吧!
抱歉,由于精力有限,没有采访更多小语种,欢迎看到此篇文章的其他小语种翻译留言发表高见。
《做翻译都给我带来了什么》里,我介绍了交传的“润滑”作用,不止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