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想法

读书‖《老子通释》47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慕望舒

上一章讲述内心之知,人生在世,还有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老子认为只要内心皈依天道,就能产生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最高目标是“知天下”。即使现在的交通便利条件下,一个人极为有限的行走岁月,能抵达多少地方,而抵达之处又会有多少深入了解?

当然,“知天下”又包括历史维度,也是一个时间程序,那么又有谁能够亲临自己生命过程之外的时间?

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知天下”都不是靠人真正的行走,去了解、去感知,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办法也行不通。

老子给我们一个方法,内心皈依天道,就能“知天下”,足不出户、不开窗就能窥探天机,这是因为老子把自己的功夫集中在有限的研究空间。

大道蕴含的朴素哲学就能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生存与死亡。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就是“知天下”的过程,互联网让我们知道天下大事的发生,这些是事物的表面,进一步分析事物的实质,揭示发展规律,还要靠内心的“道”。

举例说明,世间万物自然生长是因为有水的滋养,人一旦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自然就会回报人类以灾难,人类相对来说会警醒,会弥补。再次取得人与自然的平衡。

圣人坐知天下,参悟一个道理放在一个村庄可行,放在四海皆可行,开悟一件事也可以成百上千件,最终整个世界都参透,都是一样适用。

天下和世界自在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