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17非虚构写作读后感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giguala

作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读这么一本纪实文学的秘籍内参,那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光屁股小孩偶得一本时尚界的设计精进指南,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首先是打破自己对纪实文学作家的狭隘偏见,以为那些素材、故事是电话采访或是一问一答犹如记者访谈的成果。

其实,获得新闻桂冠的大记者是深入小人物的私生活内部,深度挖掘,成为采访对象“整个氛围一部分”,并且长期追踪的结果。

盖伊在中国待了五个月,只为了找到点球失利的女足队员刘英,为了写变性人故事,莱恩跟随她长达十个月之久。长时间亲临生活的当下,才让纪实文学饱含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鲜活吧!我感慨记者的执着与职业韧性。

其次,关于纪实故事怎么讲,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的问题,莱恩提到“大想法”这一内核。大想法是超出故事琐碎表相之上的,具有普适真理的大概念,大的意义。

记得北京新艺动龚鱼老师在讲到策划《舌尖上的中国1》时,提到在记录中国各地美食这些林林总总的内容之上,需体现劳动者生命之美的“大概念”,这是贯穿内容的主线与纲要,与大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者,讲好一个故事不一定需要大人物,却可以“以小见大”; 视角不要落入陈窠,人们常常关注成功者,其实失败也是不错的视角。好题材常常在错过公交车,行程中邂逅或偶遇,在真实世界的角角落落,并不起眼的地方。

记者有一双灵魂发现的眼睛,从细微见到宏大,从卑微看到闪亮,从平凡发现伟大之处。

看到纽约时报记者讲述汹涌澎湃的武汉疫情,没有写医护与病患,而是选择盒马快递小哥这一封闭时期的“联结”点,读来既惊心动魄,又真实感动。

突然发现,纪实文学记者是个非常挑战也极其有意思的职业,因为有了这群会讲故事的人,世界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