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美文推荐故乡人物

【回乡散记 3】:海滨忆旧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104人  老鱼的小院
摄影:陈苏云(中国,湛江)

        进入湛江地域,看着椰树与榄仁树矗立,心境自然清朗起来,或许是偏宠,又或许是远去的童年埋下美好种子苏醒。

      临海旅店清静安好,老同学相聚的涟漪轻微,然而我彻夜辗转,只为第二天的朝阳相约与寻找父母安在时的童年景像。清晨6点,从酒店10楼窗口望去,晨曦初现,海面泛起鱼鳞般的粉红色光亮,承托着安然停泊的船。太阳如期缓缓升起,全然不知有客远归。我心绪不宁地俯视街道,算计秒针转动,等待最佳时机下楼,到海边观海,赏日。

      虽已是降霜时节,可南方海滨城市依旧如夏,只是微风稍干燥,凉爽。晨风从海面吹来,我朝海岸走去,半个世纪的距离在风与脚的相迎中缩短成几百米,感谢好友那善解人意的儿子,为我选择了如此近海的IU旅店。

摄影:陈苏云(中国,湛江)

      清晨的海滨大道车流有序,虽比儿时首次来到这条路时繁忙了不少,但丝毫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地位,路旁的椰子树排列依旧,如不褪色的照片,存于永远的记忆库。走进观海长廊的入口平台,依旧记得6岁时,叔叔带我来海滨公园走过平台楼梯时的兴奋,依旧记得那次在这沙滩上挖小虫,捡贝壳的快乐。或许这是我第一次离家“旅游”,又或许是我第一次尝“自由“的美妙,虽然当时住在湛江,是在大人的监护之下离家。半个世纪的人生走过不少路,住过不少城市,经历过不少跋山涉水的艰难,见过不少世间绝美的景色,然而,这大气而宁静的海湾,却是我追求美景的启航点,是儿时快乐记忆的存蓄圣地。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

      沿着海滨大道朝南行走,忽略充满现代机动装置和金钱气味的海滨公园,沿路欣赏途中的椰子树风姿和勒杜鹃的灿烂,偶尔会绕进一条小巷,捡拾几朵昨夜被风吹落的鸡蛋花,贪婪地闻着,连同带着腥味的海风,一起存进味觉记忆库。法国风情街路段已装修成西方情调的模样,街上的铜像精致生动,记录着当年法国公署进驻广州湾(湛江)历史和当地民俗。其实我对湛江民众抗法历史并不了解,对湛江传统风俗习惯也不了解,仅有的零星画面和知识也是从母亲只言片语中组合,还有近期互联网时代的资讯所获。然而,我对连接海滨大道的洪屋道有清晰的印象,那里的砖瓦路石间埋藏着我对母亲的记忆。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海滨大道)

      洪屋道街口,看到依旧存留的几栋老旧矮楼,儿时的记忆便清晰起来,母亲年轻俏丽的面容也鲜活起来。忘了有多少次被母亲从梦中叫醒,稀里糊涂地跟着她一路小跑,从港务局生活区走路到洪屋街附近海鲜市场,只为赶着下午渔船归来时的海鲜。那时的母亲在赶往海鲜市场时总是意气风发,心情特别舒畅,而幼小的我,或许也是从这个市场开始了与海的不解之缘,开始了味蕾的启蒙教育。虽然我一直没有学会海语,但我理解和聆听时却毫无障碍,因而也就在母亲与渔民对话中渐渐学会挑选海鲜。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大型私人批发市场,没有刻意哄抬物价的商人,更没有产业化饲料养殖业,海鲜市场允许渔民销售自己新鲜捕捉的海产品和腌制晒干的鱼虾,并在销售有限的收获中获得生存权利与喜悦,因而渔民们特别朴实和真诚。隐约记得销售海产的渔民光着大脚,黝黑的皮肤与银色海鲜的颜色成鲜明对比,依旧记得盛装海产品的竹篮子编织纹路、渔民捕虾蟹的笼子,记得母亲购买海鲜后欣喜的面容……或许那时的母亲也从海鲜上寻找自己童年的回忆,寻找青年时期的甜蜜,因为她是海的女儿,渔民的后代,与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母亲曾提起,她与我父亲曾有房子在洪屋街,那时我还没出生。关于房子的故事似乎成了历史中的痛点,她没再提及,我也没追问……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洪屋老街旧址)

      离洪屋路几百米处,有一个开阔的现代码头,我好奇地走进去,见一些小型油轮和渡轮停泊在岸,方知已走到渔人码头。询问售票服务员之后,才知道从这码头可以坐船去到小时候常听妈妈说起的“特呈岛”。我听了无数遍这个岛的名字,可却从未到过,且当时也不会看地图,因而这岛在童年的记忆中似乎是生活中最美的诗和远方,是神秘的境地。而今我站在码头,只需稍变计划,便可探寻儿时的梦想地,于是,我果断地买了双程船票,登船。

      十五分钟的水路不长,然而水质却有天壤之别。驻步桥栈,见水清澈,有鱼嬉游,岸上沙子微黄,贝壳洁净。见有人钓鱼,便与渔人闲谈,询问与钓鱼有关的知识和此岛的生态环境。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特呈岛)

      小岛商业开发痕迹浓重,幸好所走的是田园线路,因而也不觉得唐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也显现出小户人家的平和与朴实,浓密的树间有网吊床散落。我选一张远离岸边的吊床躺下,静下心来,放松连日来紧绷的身躯,仰望连接成荫的榕树,让头脑清零,凝滞,闭眼聆听风声,欣赏鸟歌。不知是因为周一,还是因为设施开始残落,游人稀疏,无人喧哗,而这一切却极合我意。见错落有致的泥墙茅房,小院凉亭,我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熟悉得像我曾经的生活画面,然而理智告诉我,这种亲切也是一种对向往生活的幻生景象与感觉,又或许是崇尚极简生活以后的本质飞跃。离岛时与渡船邻坐女士闲聊,得知岛上有自然村落和原住岛民,有市场和小镇,有不少作家和画家租住民屋,方知我安于躺在吊床上静思,又或忙于打听租住小屋,并未游完全岛,没与村民接触,不禁大笑。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特呈岛)

      软壳虾,花蟹,尖嘴鱼,是母亲送我的饮食记忆,而挚友的真诚款待是饮食记忆的升华。椰子树,勒杜鹃,鸡蛋花,日出,海滩,海语,是人生途中最美的相遇,是记忆中永远清晰的甜蜜。

      或许某天我会来湛江小居,钓鱼,看海,发呆。只求岁月静好,略视千帆。

摄影:陈苏云 (中国,湛江)

【回乡散记 1】:晨跑杂想

【回乡散记 2】:踏浪遐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