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用阅读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哭泣的花朵
告白两字的存在就意味着情感的释放,亲情,爱情,友情间的心于心的交换,是温暖如光的话语,还是滚烫似火的炽焰行动,是一个对象对另一个对象的动态的表现。
看到书名-无声的告白,就给人一种静而沉的感觉,似乎包含深意,但又令人费解,作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认知,展现出什么样的世界呢?
选择看此书两个方面,上面是其中一个想法,另外一个就是她是在亚马逊销量排名如此的惊人,奈何他人都道好?
翻开书的第一页,猝不及防的胸口一紧,“莉迪亚死了”,有些出其不意,但和我预期的判断这本书会比较沉重,不谋而合,对于太过沉重的作品我会刻意避开,怕会带来些许情感影响,毕竟在被现实蹂躏千百遍后支离破碎的身心,面对着净是些拿着贞洁烈女的牌匾做着人尽可夫交易的人,还是希望从书中找到那相比现实里够不着的美好!
鲁迅用写作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而我用阅读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哭泣的花朵!
刚开始 努力扯着跑偏的心,一页一页的探究众人所说的她的美好,用1天的时间穿行字里行间,着急而又煎熬着,沉默而又咆哮着,绝望而又希冀着,从最后一行字上离开的眼睛缓慢的抬着头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呈现出一张模糊而陌生的脸,想要呐喊着什么,却被无情的封锁着。
凡事需得研究,才会明白
鲁迅伯伯那句话“凡事需得研究,才会明白”,人是环境的产物,看看小说中的故事人物,了解他们,先得明白周围环境,首先来看看本书的环境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结合美国当时的局势,所锻造的是一个什么样吃人的社会:
社会环境——种族歧视
詹姆斯(父亲)是其最典型的环境产物,白皮肤中的黄皮肤,多么另类,多么孤独,他的追求——不择手段融入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自卑是他的代名词
工作环境——男女不平等
玛丽琳(母亲)是被向往的世界无情的摧残着,高中女孩子只有烹饪和家政课,男人是手工制作课,从小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教育,尝试过,挣扎过,曾抛弃家人和孩子,最终还是归于厨房,自私是她的代名词
家庭环境——传统资本主义价值观教育
内斯(大儿子)在被忽略的家庭里,他小心呵护自己的理想,寂寞的坚守,忠于等待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绚烂烟火,自强是他的名词
莉迪亚(二女儿)在被过度关注和保护的家庭里,她在两个角色中周旋着,父母所塑造出来的——讨好世界,融入其中,掌握技能,出人职场,她扮演得无可挑剔,而她真正内心的渴望一面只有在看不见的黑夜才能自由游走,自暴自弃是她的代名词
汉娜(三女儿)简单而又纯真,这正式小孩子拥有的,没有父母的囚牢,并且年龄较小,受环境迫害不深,所以她相比是算比较幸运的,保持着这样的心,他观察到的周围是如此的正确与清醒,自得是她的代名词
恋爱环境——出轨,同性恋爱是禁忌
杰克(隔壁邻居,喜欢内斯)看似叛逆,却只是为了掩盖那份不被允许的爱,默默的关注与呵护,却是如此的无私而温暖。
由此可见自我是随着对外界的认知而形成的,从一两岁开始,外界传递给我的信息,我在环境的身份取决于身边的人对我的态度,然后中和一下,形成三观,如果外界在不断变化,自我也在不断重新塑造,如果要不被外界影响,牵着鼻子走,只能先消灭自我,自我的形成又是被外界影响的,那就需要与外界隔开,静心的思考。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无声的告白是一部真正适合各个年龄段看的书,种族歧视,家庭教育,青少年自我成长,需要的不同角度思考都可以找到,主要侧重点还是在家庭教育。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父母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活在迷茫与痛苦中,父母的人生将会在子女身上重蹈覆辙。
父母成为了不健康人性的产物,导致下一代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又影响孩子,有人在混沌中找到了自我,有人在混沌中被打败了。
如同书中的詹姆斯一样,为了虚荣,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造就的不是类似与他这样的人吗,还有被父母坚信厨房才是女人最好的战场,要求待志闺中,才是女人最终归宿的年代下的玛丽琳,她被禁锢在灵魂深处的理想强加给可怜的迪莉娅,这个与她长得最像孩子,给他最多的关注,最多的恩宠,连内斯和汉娜都心生羡慕,可她的人生实属不易,生活就是一场死里逃生的悲剧。
正确的给予关注而不是出于自私角度,压力也是一直动力,关注也是一种肯定,当然这是在给予对方关注愿意接收的情况。
最近看了《真正男子汉》,在空军篇中,8个人被分成了两个队,根据能力,前4名进入空飞组,后4名进入机修组,在前8期8个人由于训练不管是住宿还是吃饭都是一样的
而分组后,空飞组的换成了如酒店班的2人间,吃饭也是酒店待遇班的高档自助餐,而机修组还是之前的集体宿舍和饭堂体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待遇,从后期的训练就看出来了,空飞消耗大,承担责任重,不仅是为了保障体能
而是特意这样的安排给到空飞组一些压力,让他们知道你获得的关注和宠爱越多,你的责任与压力就越大,你需要不断的要求自己,你需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信仰本是精神的、情感的,是内在的。现在却以物质的方式暴发式地呈现。
无声告白是美国60世纪的总体呈现,而21世纪的中国似乎是还在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似乎想要继承与发扬光大
社会环境——嫌贫爱富
消费社会导致乡村的朴素伦理出现问题。然后得利的是城里人。每个城里人,还都觉得他比乡村的人更文明。
工作环境——裙带关系
工作关系就像树,连枝连经连着根,在如此有爱的团结气氛下,却发生了口角
“你凭什么不让我进去吃饭”年轻的李子树如有架势的怒吼道
“哦,你爸是谁,给我看看”看门的李子树质问他
“我爸是村东头的刘会计“
“滚,这是你小孩子来的地方吗,这是乡长以上及其家属才能来的”
“啪”一个响亮的耳光落在了看门的李子树上“我妈是本县的县委书记”
看门的李子树用他那留有5根手指印的脸堆满了笑容,毕恭毕敬的,年轻的李子树朝他吐了口水,咚咚而进。
家庭环境——传统封建主义思维
“哎哎,干嘛呢,看什么电视,去做作业,还有我给你这周安排了8节课外辅导,像我喜欢的画画,舞蹈都有,你喜欢的唱歌也报了,刚我经过隔壁小明家,她妈给他安排了10节课外辅导,你再不努力,我看你以后怎么办”
“闺女呀,妈好想你,终于盼到你毕业了,来,这是我给你买的连衣裙,赶紧穿上,你大姨给你介绍了一个在城里当官的小孩,咱们家以后就靠你长脸了”
“你是要气死我呀,都30了,还一个人,去年给你说的王阿姨的女儿,嫁了个富二代呀,那个王老婆子每天跳舞的时候都给我说她女儿天天在家享福,给她买东西,不久前又刚生了小孩,你说你以后怎么办呀,你是不是想一个人一辈子呀”,
“妈,我有自己的工作,我得靠我自己”,
“你那什么工作,自己都养不活,你看看王阿姨家的女儿不用工作又不辛苦,嫁个好老公就行,不过你年纪这么大了,你就不要挑了,找个差不多的就嫁了吧”
父母并不想这样逼迫自己的小孩,可是在这物欲横流的大环境熏染下,心慢慢慢慢的生锈了,一代一代的侵蚀下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是要做一面什么样的镜子呢?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兜兜转转些许年,好像我辜负的唯有自己,忽然发现我从自己的全世界路过,路过了繁花绽放的少年,激情澎湃的青年,浓情蜜意的花样年华,一路欣赏,小心躲藏!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人需要单纯善良,才不会忘记本来的自我。即使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呐喊》
我们如今生活的年代,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流水线生产出的,灵魂禁锢,希望被封锁,是选择迫于现实生活,屈服在一份自己讨厌不感兴趣的工作或腐朽身心的生活状态里,而慢慢变老,还是说追求心中理想,怀揣长折不死的精神,迎接挑战,翻越苦难呢?你有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