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Fight Club:你我成为“暴徒”还有多远?

2015-11-22  本文已影响125人  理想与你同在

多年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Fight Club,中文翻译《搏击俱乐部》,当时印象不深刻,以至于除了记得主演是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之外,剧情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最近潜意识里面总是会浮现出这部电影,索性抽出一整块时间好好回味了一番,果然以前没看懂的这一次豁然开朗了,即刻满足了最想做一件事并成功做到了的酣畅感。

这部电影一定要一个人看,而且是内外交困的时候看才会有更深的感触,或许下次突然再想起回味这部电影时感触会更深刻,暂时能够想到的是当前生活的一小块缩影,权当献丑。

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关系意味着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角色。那一个人到底会有多少面?电影中主人公分裂成两面,一个是胆大激进冒险尚武以至于成为有组织有纪律专门搞破坏的恐怖组织的头目,一个是出入于秩序井然的现代物质社会和商业机器的产物——高档写字楼里面的普通小职员。看起来荒诞分裂,竟然同属于一个主体,电影表现的只是极端情况,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至少两面吧。

这样一个严密的高速运转的机制下,谁会关心一个人普通小职员的情感呢?因为小职员太多了,太普通了,太不起眼了。

现代社会之所以称为现代,是因为强大的商业引擎带动了物质的极大爆发,人的欲望无穷尽,不断去创造更多去满足各种需求的物质和服务,使得我们能够产生快感的阈值越来越高。

手机网速从2G奔向4G,却依然满足不了对网速要更快再快一点儿的需求;

火车到高铁再到飞机,再到研究出能够瞬间直达的hyper loop,人们恨不得会瞬移之术;

财富的时间价值要更高,以至于忽略了风险在与日俱增;

对地球的探索已经渐渐没了兴趣,如何登录到外星球逐步成为世纪主题之一;

...

所有的被冠以探索和创新的跨越性的进步都是在刺激人的快感,不断用明天取代今天创造不一样的事物,于是越来越多精良的东西被创造出来,暴露在你的生活中去吸引你的眼球。

直板的键盘机已经早已被iPhone6s取代;

出行要坐专车,如果有Uber black以上档次就更好,而且不能多等一分钟;

疯狂的双十一全民购物节,短短几小时所带来的满足感在结束后慢慢消逝,至于后悔到暗暗发誓明年绝不再剁手也只是此时的想法罢了,因为你的欲望不由你来掌控;

至于食物,如果能够抵挡住诱惑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嚷着要减肥了;

身体和心理的愉悦获得了过度的满足,于是我们被物质奴役了。

可是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真的代表我们自己吗?丢掉了钱包地球就不转了么?显然不会,甚至丢掉更多东西对于自己的生命质量都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是没有谁会主动去丢弃,除非是被迫的施加外力,而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输在了延续过去的熟悉的习惯上。

习惯了去接受所有被设定好的规则;

习惯每天固定的按部就班;

习惯上下班路上那些不曾打过招呼的熟悉陌生人;

习惯一座城市的交通时刻表;

习惯一部肥皂剧的开播时间;

习惯一档综艺节目的烂俗桥段;

习惯到你再也不想改变,于是随着时间的流淌,你妥协了,似乎每天这样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偶尔你也会想试图早起一次去晨练跑步;

也想过下决心一定要去减掉肚子上的肥肉;

也想过这是最后一根烟,绝不会再抽,一定戒掉;

也会想如何才能够让自己尽快通过一门考试而不是再一次不及格;

也在想是否应该把他/她追回来,毕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不再爱;

也在想要不要炒掉可恶老板的鱿鱼去换个工作;

也在想应不应该聚齐当年的乐队站在夜晚的闹市区去摇滚这个城市,直到被城管撵走;

也会想如果当年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会不会成为画家;

也在想如果能够攒够5000块就去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也在想要去把早已束之高阁的当年想读的书重新拾起再次打开;

...

所有的念想都昙花一现,于是时间再一次溜走,等到事到临头才追悔莫及,可是已经徒劳了。

如果马上就要死了,你会怎样看待你的人生?

如果有人拿枪指着你的脑袋问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会不会立刻停下那无意义的纠结和挣扎,立刻向目标靠近?

我想你肯定会,劫后余生的下一刻必定是你人生中最美的!

生活迟早会像打磨手上的老茧那样打磨你,被束缚被限制,成为一个“小小的中心”,漫无目的的漂流在茫茫人海之中。

这种状态是困闷的,当周围都是这样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亦步亦趋随波逐流,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你很难挣脱这样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改变的阻力太大。

终于有一天,这种日益滋生的无助和困闷就要爆发了,因为毕竟躯体还是热的,欲望从来不曾停息,积累到一定的地步总要有发泄的出口,暴戾之气在人群中蔓延,快速感染一个个心中有无名之火的家伙。被淡漠的时间久了,总想去做点什么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ISIS公然站在全人类对立面肆无忌惮的挑战文明社会的底线也是可以讲的通了,“我要摧毁美好的东西”,当一小撮人都喊出这样的声音,恐怖组织就形成了,不管摧毁的是不是美好的,反正都是无辜的。

我们以为暴徒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有时候就潜藏在你我身边,甚至就是你、我、他。

只是希望敢于挣脱、勇于反抗、突破组织的“暴徒”不仅仅是充满愤懑和乖戾之气想要破坏一切、毁灭一切的暴徒。

为什么不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呢?


番外篇:

电影看完,对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的鬼才更加膜拜,《七宗罪》、《社交网络》这些经典值得再次回味。

但更加厉害的还是《搏击俱乐部》的原著作者恰克‧ 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他曾经写道:

I wanted to write about the moment when your addictions no longer hide the truth  from you. When your whole life breaks down. That's the moment when you have   to somehow choose what your life is going to be about.

“我想写下所有关于你放弃执念并看到真相的那一瞬间,当你的整个人生破裂的那一刻,刹那间你会发现不论如何你都必须要开始决定人生了。”

这次回味电影版的《搏击俱乐部》感觉酣畅淋漓但依然不够尽兴,什么?你以为我也要甩开膀子成立一个这样的地下组织?当然不会,小时候没少打,现在就不动手了。未尽兴的原因是恰克‧ 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的英文原版原著读来更有感觉,不知有无同好,一起传阅之。

*谨以此文送给我那迷茫和困顿着的朋友们。

*如果你看到这里没有听到音乐,强烈建议回到开头打开聆听《搏击俱乐部》的主题曲。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当然如果想认识作者也很容易,只需要关注此微信号mindlikewater即可。

mind like wate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