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顺又昏昧
——《儒林外史》范进母亲形象分析
范进和他的岳父胡屠户是《儒林外史》的典型人物。
范进,醉心于功名,卑贱地丧失了起码的个人尊严。
从20岁开始应考,直考到50多岁,不经营产业,以至于一贫如洗,参加乡试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他的母亲说,“我也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由于“不务正业”,一直被岳父粗暴对待,当他准备参加乡试,向岳父借盘费时,岳父“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撒泡尿自己照照”,而这样的“啐”与“骂”,范进都默默地接受,没有看出半点的羞愤。
胡屠户,前倨后恭。范进没考上举人,胡屠户肆无忌惮地辱骂,不失时机地教导,“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而考上举人,他的女婿就成了“我的这个贤女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回到家,胡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
前倨后恭,展现的是胡屠户,甚至是中国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趋炎附势,对功名、对权势的渴慕与畏惧。
范进的人生路上似乎只有胡屠户是参与者,怒他不争,失态于他的争。
范母在范进的人生路上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夫死从子
范母一味地任由儿子在漫漫黑夜里孤独地追索。范进从20岁一直考到54岁,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一直锲而不舍,以至于穷困潦倒,而做母亲的没有半点的阻拦、怨言。
儿子对母亲的生死是淡漠的,范进乡试回来,他的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正由于对功名的孜孜以求,他漠视亲人甚至母亲的生命,更别谈她的幸福。
由于母亲的一味依顺,让50多岁的儿子丧失了人伦中的基本孝道。
淡漠她的生死,甚至在母丧必穿孝服时,穿吉服去拜见他的老师,吃酒席时,假模假样不用银镶杯箸,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进嘴里”。
母亲对儿子的依顺,丧失了她存在的价值,范进生未尽孝,死不知悔。
二、子贱母贱
作为母亲,她没有起到对儿子的教导作用。
范进考中秀才,胡屠户来贺,喝酒时吩咐女婿,“你如今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50多岁的范进,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尊卑有序,是范进的迂腐,也是寡母的失职。而胡屠户在训斥范进时,是丝毫不用顾忌范母的脸面的,换句话说,范母因为儿子范进30多年的考场失意,也已经丧失了起码的做人的尊严。子贱母贱,中国女子没有独立人格,这也很好理解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了。
三、昏昧而世俗
相较于王冕的母亲远视、超脱、清醒,范进的母亲是糊涂昏昧而世俗的。
王冕的母亲去世时吩咐王冕: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你性情高傲,不要出去做官
王冕的母亲虽是一介草民,但她对官场有认识,对儿子的个性有了解,对未来有预判。
而范母是昏昧的。她并不了解儿子倾其所有:尊严、青春年华、正常的生活所追求的是什么。
当儿子范进因中举而疯,老太太哭道: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她心疼儿子,但她不理解中举对儿子的意义,也体察不到中举对儿子内心巨大的冲击。
一辈子贫且贱,让她对人生不敢有奢望,她不了解儿子中举将是人生巨大的翻盘。
当别人告诉老太太家里的家伙什物,细磁碗盏,银镶的杯盘都是她的,老太太“大笑一声,往后边跌倒”,一命归天。
人生的欲望被唤醒,被巨大的喜悦冲击,在极度的兴奋中一命呜呼。
归根结底,骨子里的世俗,这也许是范进中举而疯的基因传递。
王冕和他的母亲起到了标杆的作用。更清醒的让人们认识到这些追名逐利、求富攀贵者的可怜,可笑与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