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生的宝藏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13人  谷凯_d026
挖掘人生的宝藏

有这样一组实验:
美国的心理学家将小孩分成三组,要求小孩子学习画画。
第一组被通知画完画给予奖励,画不完会有小小的惩罚;
第二组未进行明确的告知奖惩,但是如果画完了也会给予奖励;
第三组画完画不给予奖励。
实验进行两周之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第一组的孩子对画画产生了明显的抗拒,而后面两组小孩对画画的兴趣没有减少。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驱动力。驱动力有两种来源,一种来自内部,一种来自外部,是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和动力。

我们一直提倡赏罚分明,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之中没有看到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赏罚分明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曾经有个典故是这样描述的,说是有头驴很懒惰,农夫想要让他干活,就在它的前面栓了一个胡萝卜,引诱着它往前走,当驴还是不想走的时候,再用大棒在驴屁股后面敲上一下,赶着往前走。

在对待人的管理问题上,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认为人都是懒惰的。确实有时候人是懒惰的,在某些特定场合、特定时期,这样的管理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方法是具有局限性的。

以上面的实验为例,小孩子本来就是喜欢探索世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所以赏罚分明的前提条件就不成立,这是其一;其二是第一组的小孩子被运用奖惩策略后,自主性遭到了限制,因而小孩子无法从画画中得到应有的乐趣,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后面的结果。

国外科学家还做过一个关于猴子解锁的实验:把一把带有机关的锁放到装有猴子的笼子里,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猴子对解锁乐此不疲,在后面的实验中,最快的猴子可以在60秒内打开机关,科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为什么明明没有任何奖励,猴子还会对打开机关那么有兴趣?后来,通过分析猴子脑区,发现当猴子打开机关时,会产生内啡肽,让自己感到愉悦,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事情完成好后会获得的满足感。由此可见,内在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讲,赏罚策略对于简单重复的机械式工作,譬如流水线上工作的工种等具有作用,但是对于复杂的运用智慧的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譬如需要靠创造力的高科技知识的工种就失去了效用,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

那到底如何才能打开驱动力的开关,挖掘人生的宝藏呢?

其一,增加自主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国外,非常有名的3M公司和谷歌公司都采取了相应的策略,这些公司管理相对宽松,自主性高,3M公司的员工可以有15%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项目,据公司的高管讲,他们的大部分发明都来源于自主时间所创造的价值。

其二,创造心流也是很好的办法。

还记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废寝忘食吗?打游戏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就是一种心流体验。把工作当成玩乐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转变看待问题的角度。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被外祖母安排去刷栅栏,这本来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苦差事,邻居家的孩子们也过来嘲笑他,这个小男孩就跟他们说,刷栅栏是一种特权,不是谁都可以刷的,这种说法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甚至不惜用苹果来换取刷栅栏的特权。

我们都有将事情做好的意愿,当事情太过简单时,我们会觉得乏味,但如果太难,我们会选择放弃,只有那种难度系数适中,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任务,才最适合我们去做,它会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和把控感,会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产生心流的感觉。

其三,内在目标比外在目标更容易激发我们的驱动力。

外在目标是向外索取的,与别人竞争的东西,譬如学习成绩、金钱、权力等等。这些目标不是不好,但是不稳定,当你得到以后,会患得患失,副作用比较大。

内在目标是向内探寻的,是你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不断追问自己的结果,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这样的目标就像人生的灯塔,可以照耀着你,不会迷路,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智慧本就具足,驱动力也是满满的。但如果环境不好,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就会造成习得性无助,丧失了自我驱动的本领,沦为行尸走肉。只有通过不断进行自省,找到自己的使命,并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