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

2017-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柒黍

12.1 Java内存模型

12.1.1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定义程序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等)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

12.1.2 内存间交互操作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的具体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到主内存之间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以下八种操作来完成:

如果要把一个变量从主内存中复制到工作内存,就需要按顺寻地执行read和load操作,如果把变量从工作内存中同步回主内存中,就要按顺序地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Java内存模型只要求上述操作必须按顺序执行,而没有保证必须是连续执行。也就是read和load之间,store和write之间是可以插入其他指令的,如对主内存中的变量a、b进行访问时,可能的顺序是read a,read b,load b, load a。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八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12.1.3 重排序

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经常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重排序分成三种类型:

1.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放入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2.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来将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3.内存系统的重排序。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从Java源代码到最终实际执行的指令序列,会经过下面三种重排序:

为了保证内存的可见性,Java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的适当位置会插入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Java内存模型把内存屏障分为LoadLoad、LoadStore、StoreLoad和StoreStore四种:

12.1.4 对于volati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12.1.5 原子性、可见性与有序性

12.1.6 Happens-Before规则

它是判断数组是否存在竞争、线程是否安全的主要依据。依靠这个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几条规则一揽子解决并发环境下两个操作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冲突的所有问题.

Happens-Before规则是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的两项操作之间的偏序关系,如果说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其实就是说发生在操作B之前,操作A产生的影响能不操作B观察到,"影响"包括修改了内存中共享的值、发送了消息、调用了方法等。

12.2 Java与线程

12.2.1 线程的实现

1. 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内核线程(Kernel-Level Thread)就是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线程,这种线程由内核来完成线程切换,内核通过操纵调度器对线程调度,并负责将线程的任务映射到各个处理器上。
优势:内核控制
劣势:线程切换需要系统调用,代价较高

2. 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狭义的用户线程指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的线程库上,系统内核不能感知线程存在的实现,
优势:是不用切换到内核态,消耗资源少,
劣势:线程的创建,切换和调度都是需要用户程序自己考虑,非常复杂。

3. 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将内核线程与用户线程一起使用的方式,许多UNIX系列的操作系统都提供此模型
优势:消耗资源少,使用方便。

4. Java线程的实现
JDK1.2之前,是基于称之为“Green Threads”的用户线程实现,JDK1.2中线程模型替换为基于操作系统原生线程模型来实现。

12.2.2 Java线程调度

线程调度是指系统为线程分配处理器使用权的过程,主要调度方式有两种:协同式线程调度 和抢占式线程调度

Java语言一共设置了10个级别的线程优先级,但是线程是映射到操作系统原生线程上,并不见得与java优先级一一对应

12.2.3 状态转换

Java语言定义了5中线程状态,在任意个时间点,一个线程只能有一种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